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顾命(顧命)  拼音:gù mìng
1.《书经》篇名。为周成王临终前的遗命。
2.天子的遗诏。《晋书。卷六。明帝纪》:「敬听顾命,任托付之重,同心断金,以谋王室。」《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世宗大惭,召范质等入言嗹命,谓质曰:『王著,藩邸故人,朕若不起,当相之!』」
3.顾及生命。唐。王维 与工部李侍郎书:「畏贼顾望,贡献不至,莫有斗心。侍郎慨然,枕戈泣血,奋不顾命,捍卫圣主。」《宋史。卷二五五。列传。康延泽》:「帅师讨贼,奋不顾命;垂老之年,殒身锋镝。」
《國語辭典》:遗教(遺教)  拼音:yí jiào
1.前人所遗留下来的思想、学说、主张等。《楚辞。宋玉。九辩》:「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清。张尔岐〈辨志〉:「周公孔子之遗教,未闻有见诸行事,被于上下者,岂少而习之,长而忘之与?」
2.临死时的训词。汉。刘向《说苑。卷一○。敬慎》:「常摐有疾,老子往问焉,曰:『先王疾甚矣,无遗教可以语诸弟子者乎?』」
《漢語大詞典》:受遗(受遺)
古代谓大臣接受皇帝的遗命以辅政。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将率则 卫青 、 霍去病 ,受遗则 霍光 、 金石磾 ,其餘不可胜纪。”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先帝严灵寝,宗臣切受遗。”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隆庆七相之去:“至 穆宗 凭几,仅 高 张 二公受遗。”
《漢語大詞典》:顾言(顧言)
相传书·顾命为 周成王 临终之遗命,后亦以“顾言”指人临终遗言。 宋 王安石 《大理寺丞杨君墓志铭》:“ 嘉祐 七年四月辛巳,卒於 河南 ,享年三十九。顾言曰:‘焚吾所为书,无留也。以柩从先人葬。’”参见“ 顾命 ”。
《國語辭典》:顾命(顧命)  拼音:gù mìng
1.《书经》篇名。为周成王临终前的遗命。
2.天子的遗诏。《晋书。卷六。明帝纪》:「敬听顾命,任托付之重,同心断金,以谋王室。」《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世宗大惭,召范质等入言嗹命,谓质曰:『王著,藩邸故人,朕若不起,当相之!』」
3.顾及生命。唐。王维 与工部李侍郎书:「畏贼顾望,贡献不至,莫有斗心。侍郎慨然,枕戈泣血,奋不顾命,捍卫圣主。」《宋史。卷二五五。列传。康延泽》:「帅师讨贼,奋不顾命;垂老之年,殒身锋镝。」
《國語辭典》:末命  拼音:mò mìng
帝王临终时的遗言。《书经。顾命》:「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命汝嗣训。」《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主亡与亡,末命是期。」
《漢語大詞典》:理命
(1).谓敬事天命。汉武帝内传:“方丈之阜,为理命之室;沧浪海岛,养九老之堂。” 晋 桓玄 《与八座桓谦等论沙门应致敬事书》:“沙门之所以生生资存,亦日用於理命。岂有受其德而遗其礼,沾其惠而废其敬哉!”
(2).即治命。谓人临终而神志清明时的遗命,与神智不清时的“乱命”相对。 唐 时避 高宗 李治 之讳,改作“理命”。 唐 白居易 《故京兆〈元少尹文集〉序》:“﹝ 元宗简 ﹞语其子 途 云……‘我殁,其遗文得 乐天 为之序,无恨矣。’既而 途 奉理命,号而告予。”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晟 等﹞虔窆公主于 万年县 义丰 之 铜人原 ,从理命也。”
《漢語大詞典》:遗寄(遺寄)
(1).指帝王临终遗命;遗诏。宋书·谢晦传:“禀顾於西殿,受遗寄於御牀。”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 太祖 升遐,绸繆遗寄。”
(2).指帝王临终时的顾命大臣。《南齐书·张敬儿传》:“凡废立大事,不可广谋,但 袁 褚 遗寄, 刘 又国之近戚,数臣地籍实为膏腴,人位竝居时望,若此不与议,復谁可得共披心胷者哉?”
(3).死者临终时嘱咐身后寄交某人之物。 唐 孟简 《咏欧阳行周事》:“所欢使者来,侍儿因復前。抆泪取遗寄,深诚祈为传。”
《漢語大詞典》:托孤寄命
《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邢昺疏:"可以托六尺之孤者,谓可委托以幼少之君也。若周公、霍光也;可以寄百里之命者,谓君在亮阴,可当国摄君之政令也。"后以"托孤寄命"指受遗命托付辅助幼君;或君主居丧时,受命摄理朝政。亦泛指付托以非常之重任。
《国语辞典》:西陵歌舞  拼音:xī líng gē wǔ
魏武帝曹操死后,遗命诸妾、歌女每月十五日都得到铜雀台上,面向西陵葬处歌舞。清。邵瑞彭〈木兰花慢。渡黄河北去〉词:「封侯壮心在否?听西陵歌舞使人愁。」
《國語辭典》:伯夷叔齐(伯夷叔齊)  拼音:bó yí shú qí
殷末孤竹君的二个儿子。伯夷,名元,字公信。叔齐,名智,字公达。相传其父遗命要立叔齐为继承人。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及殷亡,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遂饿死。见《史记。卷六一。伯夷列传》。《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