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遗传学(遺傳學)  拼音:yí chuán xué
genetics
研究生物遗传规律及遗传变异的学门。
《国语辞典》:细胞遗传学(细胞遗传学)  拼音:xì bāo yí chuán xué
探讨遗传与染色体分裂及基因重组、转移的关系,是由遗传学与细胞学发展出来的一门科学。
《国语辞典》:显性(显性)  拼音:xiǎn xìng
遗传学上指在异基因型结合子中,能表现外表型的基因的特性。
《国语辞典》:莫甘  拼音:mò gān
T. H. Morgan
人名。(西元1866~1945)美国遗传学家、胚胎学家。自幼对博物学有兴趣。西元一八九○年获约翰霍浦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一九○八年开始用果蝇进行实验,从白眼突变的雄蝇中发现性连锁现象,而相信染色体带有分离的遗传单位。一九二三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金。著有《进化及适应》、《孟德尔遗传学机制》、《基因论》、《胚胎学》与《遗传学》等。
《國語辭典》:优生学(優生學)  拼音:yōu shēng xué
应用遗传学原理,改进未来人类体质和心智的科学。为英语eugenics的音意兼译名词。也称为「善种学」、「淑种学」。
《國語辭典》:遗传工程(遺傳工程)  拼音:yí chuán gōng chéng
genetic engineering
改造细胞或生物体的DNA,使其能够制造新物质或具有新功能的技术。也称为「基因工程」。
《国语辞典》:魏斯曼学说(魏斯曼学说)  拼音:wèi sī màn xué shuō
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所提出的遗传学说。主张遗传是由于种子细胞的继续,后天的性质不能遗传于后嗣。也称为「种质连续学说」。
《国语辞典》:巴氏体(巴氏体)  拼音:bā shì tǐ
1.细胞遗传学上指人类的皮肤或口腔黏膜等细胞,用特殊方法染色,正常女性的细胞核内有一深色的小点,称为「巴氏体」。男性则无。巴氏体的数目比x染色体少一,可藉此推测细胞内x染色体的数目是否正常。也译作「巴尔氏体」。
2.触觉末梢器官之一。存在于皮下、黏膜及身体各部位中。为十九世纪义大利解剖学家巴希尼(Pacini)所发现,故称为「巴氏体」。也译作「帕希尼体」。
《国语辞典》:联琐(联琐)  拼音:lián suǒ
遗传学上指非对偶的基因,由于落在同一个染色体上或同一个染色体片段上,使它们不能以随机方式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