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义方之训(义方之训)  拼音:yì fāng zhī xùn
教导做人处世的道理。汉。蔡邕〈司徒袁公夫人马氏碑〉:「义方之训,如川之流,俾我小子,蒙昧以彪。」
《国语辞典》:义贞(义贞)  拼音:yì zhēn
涵义正当,合于道理。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凡说之枢要,必使时利而义贞,进有契于成务,退无阻于荣身。」
《国语辞典》:品理  拼音:pǐn lǐ
评论道理。《直语补證。品理》:「今市井常语,凡是非不能判决则集众议以折服之,谓之品。此字义不见经传,惟广韵品字注:『两口生讼,三口乃能品量』是此语所本。」
《国语辞典》:笔参造化(笔参造化)  拼音:bǐ cān zào huà
形容文笔精妙,文意畅达,足以阐明天地自然化育的道理。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也作「笔补造化」。
《国语辞典》:不讲情理(不讲情理)  拼音:bù jiǎng qíng lǐ
不顾人情与道理,形容蛮横无理。《文明小史》第二八回:「表弟,你是在上海见惯洋人的,那些都是做买卖的洋人,还讲情理,这洋兵是不讲情理的。」
《国语辞典》:不解其故  拼音:bù jiě qí gù
不瞭解其中的道理、原因。《儒林外史》第四回:「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
《国语辞典》:不近情理  拼音:bù jìn qíng lǐ
不合乎人情道理。《红楼梦》第一回:「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说。」
《国语辞典》:不成为君(不成为君)  拼音:bù chéng wéi jūn
不能完成作为君主的道理。比喻人不能完成其为人的道理。《书经。立政》:「宅乃准,兹惟后矣。」唐。孔颖达。正义:「使此三者,皆得其人,则此为君矣;言不得贤人,不成为君也。」
《国语辞典》:兵家大忌  拼音:bīng jiā dà jì
在用兵道理时绝对要避开的事。如:「阵前易将乃兵家大忌;巩固军心才是当务之急。」
《国语辞典》:得亲顺亲(得亲顺亲)  拼音:dé qīn shùn qīn
知晓人伦亲情的道理,并能曲意孝顺双亲。《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得亲顺亲,方可为人为子。」
《国语辞典》:道近易从(道近易从)  拼音:dào jìn yì cóng
浅显明白的道理,易为人所接受实行。
《国语辞典》:登枝捐本  拼音:dēng zhī juān běn
比喻做官发迹了,就把从前做人的道理丢了。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性》:「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
《国语辞典》:多歧援喻  拼音:duō qí yuán yù
引用各种道理、比喻,期以说服他人。唐。牛僧孺〈郭元振〉:「公多歧援喻,止之不获,遂纳为侧室。」
《国语辞典》:陈义过高(陈义过高)  拼音:chén yì guò gāo
所说的道理过于高深。如:「你的意见虽然很好,但陈义过高,恐非一般人所能接受。」
《国语辞典》:不知大体(不知大体)  拼音:bù zhī dà tǐ
大体,重要的道理。不知大体指缺少远见,观察事情只从小处著眼,无法综观大局。《汉书。卷四八。贾谊传》:「俗吏之所务,在于刀笔筐箧,而不知大体。」也作「不识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