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通幽洞微  拼音:tōng yōu dòng wéi
通晓细微而幽深的道理。《五灯会元。卷四。白居易侍郎》:「并钩深索隐,通幽洞微。」
《漢語大詞典》:通元识微(通元識微)
通晓玄奥微妙的道理。 明 张居正 《礼乐记》:“昔者, 孔子 睹庙器而知持盈之理,聆琴音而思 文王 之德,倘有通元识微之士,能於器数之间,仰遡圣人之藴者,则有司存焉。”
《國語辭典》:通情达理(通情達理)  拼音:tōng qíng dá lǐ
说话、做事合情合理。《歧路灯》第八五回:「只因民间有万不通情达理者,遂尔家有殊俗。」
《漢語大詞典》:通文达理(通文達理)
谓有学问懂道理。《十二楼·生我楼》第一回:“能诗善赋,通文达理者若此,其他又可知。” 叶圣陶 《城中》:“通文达理的父兄们便这么说:‘就是天下的学堂全都关完了,宁可让子弟们永世不识一个字,总不敢去请教宏毅中学!’”
分類:学问道理
《漢語大詞典》:天经地纬(天經地緯)
(1).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指天地间理所当然、无可非议的道理。 晋 左思 《魏都赋》:“日不双丽,世不两帝,天经地纬,理有大归。”
(2).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与陈司空书》:“ 后主 天经地纬、义冠人灵。” 唐 杨炯 《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天经地纬之帝,求制礼作乐之才;拨乱反正之君,资拔山超海之力。” 明 张居正 《文华殿对》:“纵横图史,发天经地纬之藏;俯仰古今,期日就月将之益。”
《國語辭典》:天经地义(天經地義)  拼音:tiān jīng dì yì
语本《孝经。三才章》:「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指天地间理所当然而不能改变的道理。《文明小史》第三○回:「伯集自然顺了他的口风帮上几句,又著实恭维黄詹事的话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
《國語辭典》:言不及义(言不及義)  拼音:yán bù jí yì
只说些无聊话,没有谈到正经的道理。《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他两个,便无话不谈。真所谓言不及义,那里有好事情串出来?」
《國語辭典》:言之成理  拼音:yán zhī chéng lǐ
言论能自成道理。《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它嚣、魏牟也。」也作「言之有理」。
《國語辭典》:言之有理  拼音:yán zhī yǒu lǐ
所说的话自有道理。明。无名氏《金雀记》第一○出:「还是左兄言之有理,极是曲体人情。」清。洪升《长生殿》第二八出:「众卿言之有理,再上酒来。」也作「言之成理」。
分類:有道道理
《國語辭典》:言之成理  拼音:yán zhī chéng lǐ
言论能自成道理。《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它嚣、魏牟也。」也作「言之有理」。
《漢語大詞典》:言中事隐(言中事隱)
谓言语虽然委曲却中正不偏,论事虽然放纵却隐藏着精深的道理。语出易·繫辞下:“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故《繫》称旨远辞文,言中事隐;韦编三絶,固哲人之驪渊也。”
《漢語大詞典》:一面理
一方面的理由;片面的道理。 老舍 《龙须沟》第三幕第一场:“什么话呢,咱们都是外场人,不能一面理,耍老娘儿们脾气。”
《國語辭典》:以此类推(以此類推)  拼音:yǐ cǐ lèi tuī
由这点推想到其他类似的情况。《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先生不信,拣几个岛名试试他,果然记得,那真没法难他了。以此类推,可见浅近的物理学,生理学等类,他都晓得。」
《國語辭典》:显而易见(顯而易見)  拼音:xiǎn ér yì jiàn
事情或道理明显而容易明白。《荡寇志》第二九回:「吴用道:此事显而易见,他分明以攻打清真为名,逼我不得不来。」《文明小史》第四四回:「显而易见,不是同他夺生意,就是同他斗意见。」
《漢語大詞典》:纤旨(纖旨)
精微的道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至於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
分類:精微道理
《国语辞典》:能说善道(能说善道)  拼音:néng shuō shàn dào
擅长于以言语或道理来说服别人。如:「他能说善道,常常为我们社区向有关单位争取到很多应有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