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分3页显示 2 3 下一页
斜门
月井
犀帖
刘寀( 采 字 道源、宏道 )
丘浚(字 道源 )
查深(字 道源 世称 清容先生 )
刘恕(字 道原、道源 )
过源(字 道源 号 浩斋 )
任源(字 道源 号 真常子 )
薛道光(名 式、道原、道源 字 太源、太原 紫贤 号 毗陵禅师 )
王道源
蒲道源(字 得之 号 顺斋 )
词典
道源
分类词汇
鸾钗斜门
月井
犀帖
其它辞典
张道源( 何 节 )刘寀( 采 字 道源、宏道 )
丘浚(字 道源 )
查深(字 道源 世称 清容先生 )
刘恕(字 道原、道源 )
过源(字 道源 号 浩斋 )
任源(字 道源 号 真常子 )
薛道光(名 式、道原、道源 字 太源、太原 紫贤 号 毗陵禅师 )
王道源
蒲道源(字 得之 号 顺斋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4 【介绍】: 隋末唐初并州祁人,名何,以字显。年十四,居父丧,士人贤其孝,县令署其所居曰“复礼乡至孝里”。隋末辞监察御史,归闾里。唐高祖武德中拜绵州刺史。卒谥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采。宋人,字道源,一作宏道。流寓京师,上书陈事,为神宗褒嘉。历任州县事,授朝奉郎。善画鱼,又能词。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广德人,字道源。隐居力学。英宗治平间,郡守钱公辅荐之于朝,力辞,乃为筑堂于城西,使教郡中子弟。堂名“清容”,故人称清容先生。有文集。全宋诗
查深,字道源,广德(今属安徽)人。隐居力学,英宗治平间郡守钱公辅荐于朝,力辞不赴,乃筑堂曰清容,以教郡子弟,世称清容先生。有《查清容文集》二十卷,已佚。事见清乾隆《广德州志》卷三四、四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2—1078 【介绍】: 宋筠州高安人,字道原,一作道源。第进士。调钜鹿主簿、和川令。聪颖笃学,尤擅治史。司马光编《资治通鉴》,召为局僚,遇史事纷错难治者,尽委以考證,尤以魏晋史最精熟。王安石与之有旧,欲引置三司条例,辞不就,且面刺其新法之失,遂相绝。光出知永兴军,恕亦以亲老求监南康军酒就养。光判西京御史台,又请诣光。归途得风挛疾,右手足废,仍撰述不辍。官终秘书丞。有《通鉴外纪》、《五代十国纪年》等。全宋诗
刘恕(一○三二~一○七八),字道原,一作道源(宋薛季宣《浪语集》卷三○《叙十国纪年》),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释褐钜鹿主簿、和川令。英宗朝,与司马光同修《资治通鉴》,以亲老乞归,监南康酒税。神宗元丰元年卒,年四十七。事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六五《刘道原十国纪年序》,《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全宋文·卷一七四○
刘恕(一○三二——一○七八),字道原,筠州高安(今江西高安)人。皇祐初,举进士,调钜鹿主簿、和川令。笃好史学,助司马光编《资治通鉴》,颇为得力。不附王安石,求监南康军酒,许即官修书。累官至秘书丞。元丰元年九月卒,年四十七。有《五代十国纪年》四十二卷、《通鉴外纪》十卷(存)、《疑年谱》一卷、《年略谱》一卷。见黄庭坚《刘道原墓志铭》(《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三),《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6—1106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道源,号浩斋。少聪颖,笃志先儒之学。仁宗嘉祐间,召为国子监直讲,不赴卒。有《浩斋语录》,或谓后人所伪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字道源,号真常子。徽宗时宦官。能画山水,作枯木怪石及小景,粗可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陕府鸡足山人,一名式,又名道原,字太源。尝为僧,法号紫贤,又号毗陵禅师。云游长安,留开福寺。后为道士。徽宗崇宁五年寓郿,遇石杏林传授口诀真要,乃注解《悟真篇》,作《复命篇》及《丹髓歌》。高宗绍兴中寿至一百十四岁卒。全宋诗
薛道光(一○七八~一一九一),一名式,一名道源,鸡足山(今河南陕县西南)人。一云阆州(今四川阆中)人,字太原。尝为僧,法号紫贤,又号毗陵禅师。留长安开福寺,参长老修严及僧如环,因桔槔顿悟。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于郿县遇道人石泰,遂弃佛入道。据说寿一百十四岁,光宗绍熙二年卒。事见《道藏》册五《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九。 薛道光诗,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所收,编为一卷。全宋文·卷三二一八
薛道光(一○七七——一一九一),名式,又名道源,字太原,陕府鸡足山(今属河南陕县)人,一云阆州(治今四川阆中)人。尝为僧,法号紫贤,一号毗陵禅师。云游长安,因观桔槔有感,念谈禅不能长生,遂志向金丹大道,得《悟真篇》,知性命双修术。后遇石泰,乃弃僧伽,致力修道。著《复命篇》及《丹髓歌》行世。道光为南宗第三祖,道称紫贤真人。见《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九(《道藏》第五册,文物出版社)。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0—1336 【介绍】: 元眉州青神人,徙居兴元,字得之,号顺斋。究心濂洛之学。初为郡学正,罢归。晚以遗逸,征入翰林,改国子博士,年余引去。起为陕西儒学提举,不就。优游林泉,病弗肯服药,饮酒赋诗而逝。有《闲居丛稿》。元诗选
道源,字得之,别号顺斋,世居眉州之青神,徙家兴元。道源强记过人,究心濂洛诸儒之学,尝为郡学正,罢归,绝口不言仕进。晚以遗逸徵入翰林,改国子博士,岁馀引去。起提举陕西儒学,不就,优游林泉。病,弗肯御医药,饮酒赋诗而逝。以仲子机贵,赠秘书少监,裒辑其遗文曰《閒居丛稿》,二十六卷。黄文献公溍为之序曰:国家统一宇内,士俗醇美。一时鸿生硕儒所为文,皆雄深浑厚,而无靡丽之习。承平滋久,风流未坠。皇庆延祐间,公以性理之学施于台阁之文,譬如良金美玉,不俟锻鍊雕琢而光辉自不可掩。盖当时之风尚如此,可以徵世运焉。
《漢語大詞典》:道源
(1).僧道以为,佛教、道教的经义是事物的本源,故称。 唐 王昌龄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诗之三:“暂因问俗到真境,便欲投诚依道源。” 唐 柳宗元 《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今有释 文畅 者,道源生知,善根宿植,深嗜法语,忘甘露之味,服道 江 表,盖三十年。”
(2).知识之源。 唐 李翰 《难进论》:“或以小人所长,乘以君子所短,或以己所未达,不信人所能然,则道源蔽而不通,心境旷而不接。辨虽博万物,不能释其疑辞,智虽络天地,不能效其长策。”
谓引水出流。 宋 欧阳修 《会圣宫颂》:“巍峩穹崇,奠京之东,有山而崧,奫沦道源,匯流而渊。”
(2).知识之源。 唐 李翰 《难进论》:“或以小人所长,乘以君子所短,或以己所未达,不信人所能然,则道源蔽而不通,心境旷而不接。辨虽博万物,不能释其疑辞,智虽络天地,不能效其长策。”
谓引水出流。 宋 欧阳修 《会圣宫颂》:“巍峩穹崇,奠京之东,有山而崧,奫沦道源,匯流而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