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70,分32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见独
修养
反真
鍊气
河上公
九女
道韵
青锦
灵芬
吸风
含景
三魂
鍊精
仙格
黄絁
《漢語大詞典》:见独(見獨)
犹见道。道家指达到至道的境界。庄子·大宗师:“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 郭象 注:“当所遇而安之,忘先后之所接,斯见独者也。” 成玄英 疏:“夫至道凝然,妙絶言象,非无非有,不古不今,独往独来,絶待絶对。覩斯胜境,谓之见独。” 陈鼓应 今注:“见道,指洞见独立无待的道。‘道’为絶对无待,因以‘独’来称它。”
《國語辭典》:修养(修養)  拼音:xiū yǎng
1.修治涵养使学问道德臻于精美完善。元。张养浩〈寿子〉诗:「由弗修养,道乃违叛。」《红楼梦》第五三回:「贾敬素不茹酒,也不去请他。于后十七日祀祖已完,他便仍出城去修养。」
2.品德、风度。如:「他是一位很有修养的人。」
《漢語大詞典》:反真
(1).道家语。谓复归本原,回返天然。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陈鼓应 今译:“谨守这些道理而不违失,这就叫做回復到天真的本性。”《淮南子·齐俗训》:“今夫 王乔 、 赤诵子 ,吹呕呼吸,吐故内新,遗形去智,抱素反真,以游玄眇,上通云天。”
(2).谓人死归于自然。《庄子·大宗师》:“嗟来 桑户 乎!嗟来 桑户 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 陈启天 注:“‘真’谓道,或自然。”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形尽神不灭》:“又以生为人羇,死为反真。此所谓知生为大患,以无生为反本者也。” 宋 苏辙 《再祭张宫保文》:“至於委化之日,泊然反真。”
(3).返归淳朴。 晋 傅玄 《傅子·检商贾》:“故一野不如一市,一市不如一朝,一朝不如一用,一用不如上息欲,上息欲而下反真矣。”
《漢語大詞典》:鍊气(鍊氣)
亦作“ 鍊炁 ”。 道家指通过吐纳导引等以求长生的一种方法。 南朝 宋 鲍照 《代淮南王》诗:“ 淮南王 ,好长生,服食鍊气读仙经。” 唐 李白 《凤笙篇》:“始闻鍊气餐金液,復道朝天赴玉京。” 唐 李翱 《故处士侯君墓志》:“少为道士,学 黄 老 鍊气保形之术。” 明 刘基 《淮南王》诗:“ 淮南王 ,好神仙,澄心鍊炁守自然。”
《漢語大詞典》:河上公
相传为 西汉 时道家。姓名不详。所传《老子注》,不见于汉书·艺文志,可能出于六朝人的伪托。 晋 葛洪 神仙传·河上公:“ 河上公 者,莫知其姓字。 汉文帝 时,公结草为庵于 河 之滨。帝读《老子经》颇好之……有所不解数事,时人莫能道之,闻时皆称 河上公 解《老子经》义旨,乃使齎所不决之事以问。” 唐 赵彦昭 《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逍遥自在 蒙 庄子 , 汉 主徒言 河上公 。” 清 姚鼐 《〈老子章义〉序》:“独有所谓 河上公 章句者,盖本流俗人所为,託於神仙之説,其分章尤不当理,而 唐 宋 以来莫敢易,独 刘知几 识其非耳。”
《漢語大詞典》:九女
(1).九妃。古代诸侯所娶的九个嫔妃。后汉书·谯玄传:“爱金玉之身,均九女之施。”三国志·魏志·后妃传序:“春秋説云:‘天子十二女,诸侯九女。’”
(2).道家指九个侍从仙女。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三童九女节寿君,九首蛇躯百二十官。”云笈七籤卷四八:“ 明镜 ( 明镜君 )有三童九女侍之。三童长六尺,九女长五尺。”
《漢語大詞典》:道韵(道韻)
(1).气韵;气质。晋书·郗鉴传:“ 彦辅 道韵平淡,体识冲粹,处倾危之朝,不可得而亲疏。”
(2).道家者流的情志。 宋 韩维 《和杜孝锡展江亭》之二:“世情未免歌红粉,道韵无妨寄白云。”
《漢語大詞典》:青锦(青錦)
(1).青色的锦缎。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见一女人,年可三十餘,上著青锦束头,紫白袷裳,丹綈丝履。”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七三:“青锦地衣红绣毯,尽铺龙脑鬱金香。”
(2).喻青苔。色如锦缎,故喻。 唐 李白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诗之二:“片石寒青锦,疏杨挂緑丝。”
(3).道家谓肝色。黄庭内景经·肝部:“青锦披裳佩玉铃。” 梁丘子 注:“青锦,肝之色。”
《漢語大詞典》:灵芬(靈芬)
(1).芳草。比喻美德。后汉书·冯衍传下:“披 綺季 之丽服兮,扬 屈原 之灵芬。” 李贤 注:“《楚词》曰:‘搴吾法夫前修。’……《楚词》曰:‘畦留夷与揭车,杂杜衡与芬芷。’ 屈原 皆喻身有令德,故 衍 欲扬其灵芬也。”
(2).道家语。指洁净之气,与“故气”相对而言。 唐 李商隐 《戊辰会静中出贻同志二十韵》:“科车遏故气,侍香传灵芬。” 冯浩 笺注引真诰:“人卧室宇洁盛,则受灵气,否则受故气。”
(3).香气。 唐 李商隐 《寓怀》:“星机抛密绪,月杵散灵芬。”一本作“ 灵氛 ”。
《漢語大詞典》:吸风(吸風)
(1).道家辟谷养生之术。谓吸食天地之精气。参见“ 吸气 ”。
(2).犹言吸西北风。比喻挨饿;没东西可吃。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饭鱼》:“都似你这样一钱不捨,我难道在此吸风?也用动个本,乞骸骨归田了。”
《國語辭典》:吸气(吸氣)  拼音:xī qì
1.吸入空气。
2.道家指吸收天地间的精华之气。《关尹子。四符》:「吸气以养精,如金生水,吸风以养神,如木生火,所以假外以延精神。」
《漢語大詞典》:含景
剑名。 唐 杜甫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故人昔隐 东蒙峯 ,已佩含景苍精龙。” 仇兆鳌 注:“﹝景﹞音影。” 明 高启 《次韵王七隅仙兴》:“龙气双腾含景剑,蠹鱼三食内篇文。”
分類:剑名
《漢語大詞典》:三魂
道家谓人有三魂:一曰爽灵,二曰胎元,三曰幽精。见云笈七籤卷十三。《金瓶梅词话》第五回:“牙关紧咬,三魂赴枉死城中。”《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刘氏 一闻此言,便如失去了三魂,大叫一声,往后便倒。” 鲁迅 《朝花夕拾·后记》:“研究这一类三魂渺渺,七魄茫茫,‘死无对证’的学问,是很新颖,也极占便宜的。”参见“ 三魂七魄 ”。
分類:道家一曰
《國語辭典》:三魂七魄  拼音:sān hún qī pò
道教谓人身有三魂七魄。三魂即胎光、爽灵、幽精;七魄计有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抱朴子。内篇。地真》:「欲得通神,当金水分形,形分则自见其身中之三魂七魄。」《金瓶梅》第四七回:「惊骇六叶连肝胆,諕坏三魂七魄心。」也作「七魄三魂」。
《漢語大詞典》:鍊精
道家养生法的一种。汉武帝内传:“玉泉者,口中液也,朝未起。早起漱液满口,乃吞服之,琢齿二七过,如此者三,乃止,名曰鍊精,使人长生也。” 明 宋濂 《傅同虚象赞》:“将求子於外兮,则鍊精於三田。”
《漢語大詞典》:仙格
(1).道家谓仙人的品级。云笈七籤卷九三:“ 伯夷 叔齐 曾参 ……如此之流,咸入仙格。”
(2).借喻清雅高洁的人品。 唐 高彦休 唐阙史·杜舍人牧湖州:“ 杜舍人 再捷之后,时誉益清,物议人情,待以仙格。”
《國語辭典》:黄絁(黃絁)  拼音:huáng shī
1.黄色的粗䌷。
2.道袍。因用黄絁所作,故称为「黄絁」。宋。陆游〈客谈荆诸武昌慨然有作〉诗:「明朝喧传古仙过,碧玉带束黄絁裘。」
分類:黄色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