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梵筵
做佛事的道场。 南朝 梁 沈约 《栖禅精舍铭》:“往辞妙幄,今承梵筵。” 唐 陈子昂 《夏日游晖上人房》诗:“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 明 唐顺之 《游嵩山少林寺》诗:“二室围兰若,三花接梵筵。”
《漢語大詞典》:金箓(金籙)
(1).道教谓天帝的诏书。初学记卷二十三引 北周 宇文逌 《道教实花序》:“可道非道,因金籙以詮言。” 唐 王维 《奉和圣制庆玄元皇帝玉像之作应制》:“玉京移大像,金籙会羣仙。” 唐 陆龟蒙 《王先辈艸堂》诗:“金籙渐加新品秩, 玉皇 偏赐羽衣裳。”
(2).道场的名称。隋书·经籍志四:“其(指道教)洁斋之法,有黄籙、玉籙、金籙、涂炭等斋。” 唐 皇甫冉 《宿洞灵观》诗:“明日开金籙,焚香更沐兰。”旧唐书·武宗纪:“召道士 赵归真 等八十一人入禁中,于三殿修金籙道场,帝幸三殿,于九天坛亲受法籙。”
(3).神话中形容神仙所用的簿册。 宋 乐史《广卓异记·御制诗送贺宾客为道士还乡并宰相已下应制诗》:“﹝ 李适之 《应制》诗﹞仙记题金籙,朝章披羽衣。”
《國語辭典》:开启(開啟)  拼音:kāi qǐ
打开。如:「雷射手术的应用,为近代医学开启新纪元。」
《國語辭典》:设醮(設醮)  拼音:shè jiào
设置高坛,以向鬼神祈祷。《三国演义》第七八回:「操召群臣入曰:『孤在戎马之中,三十馀年,未尝信怪异之事,今日为何如此?』群臣奏曰:『大王当命道士设醮修禳。』」《喻世明言。卷四十。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嘉靖爷正当设醮祝釐,见说杀害平民,大伤和气,龙颜大怒。」
《國語辭典》:满散(滿散)  拼音:mǎn sàn
祝祷、祈福等开设道场,期满结束,称为「满散」。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天竺光明会》:「递年浙江诸富家舍钱作会……斋僧数日,满散出山。」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三。皇太后圣节》:「初八日,寿和圣福皇太后圣节,前一月,尚书省、枢密院文武百僚,诣明庆寺启建祝圣道场,州府教集衙前乐乐部及妓女等,州府满散进寿仪范。」
《漢語大詞典》:觉场(覺場)
佛教道场。即佛寺。《西湖佳话·灵隐诗迹》:“山门紧对着巉崖峭壁,门上一匾是‘絶胜觉场’,係 葛洪 写的。”
《漢語大詞典》:胜幡
佛家设道场所立降妖伏魔的旗帜。《维摩经·佛道品》:“降伏四种魔,胜幡建道场。” 僧肇 注:“外国破敌得胜,则竪胜幡,道场降魔,亦表其胜相也。”《法华经·授记品》:“佛有大威德,名常立胜幡。” 南朝 齐 王屮《头陀寺碑文》:“胜幡西振,贞石南刊。”
《國語辭典》:内道场(內道場)  拼音:nèi dào cháng
宫内所建的道场,为召僧众讲解经典的地方,于梁武帝、唐代宗时最盛。《新唐书。卷一四五。王缙传》:「代宗喜祠祀……缙与元载盛陈福业报应,帝意向之。繇是禁中祀佛,讽呗斋薰,号『内道场』。」
《漢語大詞典》:青龙寺(青龍寺)
古寺名。是 中国 唐 代密宗的根本道场, 日本 真实宗的发源地。初建于 隋 开皇 二年(公元582年),本名 灵感寺 。 唐 景云 二年(711年),改名 青龙寺 。遗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南郊 铁炉庙村 北高地上。 唐 白居易 《新昌新居书事四十韵因寄元郎中张博士》:“丹凤楼当后, 青龙寺 在前。” 宋 张礼 游城南记:“ 乐游 之南, 曲江 之北, 新昌坊 有 青龙寺 。北枕高原,前对 南山 ,为登眺之絶胜, 贾岛 所谓‘行坐见 南山 ’,是也。” 元 范康 《竹叶舟》楔子:“我想起来那 终南山 青龙寺 ,有个 惠安 长老,他与小生同乡,甚是交好。”
《漢語大詞典》:五精舍
佛教语。古 印度 的佛教五大道场。 明 杨慎 《艺林伐山·五精舍》:“佛国五精舍:一 给孤园 ,二 灵鷲山 ,三 獮猴江 ,四 菴罗树 ,五 竹林园 。”参阅《三藏法数》卷二四。
《漢語大詞典》:狝猴江
佛教语。古 印度 的佛教五大道场之一。 明 杨慎 《艺林伐山·五精舍》:“佛国五精舍:一 给孤园 ,二 灵鷲山 ,三 獮猴江 ,四 菴罗树 ,五 竹林园 。”参见“ 五精舍 ”。
《漢語大詞典》:五精舍
佛教语。古 印度 的佛教五大道场。 明 杨慎 《艺林伐山·五精舍》:“佛国五精舍:一 给孤园 ,二 灵鷲山 ,三 獮猴江 ,四 菴罗树 ,五 竹林园 。”参阅《三藏法数》卷二四。
《国语辞典》:四大名山  拼音:sì dà míng shān
中国佛教传说山西五台山为文殊师利菩萨的道场;浙江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四川峨眉山为普贤菩萨的道场;安徽九华山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故将此四山视为佛教胜地,合称为「四大名山」。
《国语辞典》:打禅七(打禅七)  拼音:dǎ chán qī
佛教仪式。为禅宗道场每年所进行为期七天的参禅修行活动。参加者透过七天密集的修行,期望能在这段时间内證悟解脱。「打禅七」以七日为一期,共进行四十九天,目的在由七日的修行中于定、慧二门等使专注于一境,决断疑念的精神作用中,求得开悟、应悟,一心不乱,则可往生净土。在中国传统,这项修行活动通常是从阴历十月十五日起至腊月八日止,共四十九天,在台湾则多以七天为期,时间也较自由。
《漢語大詞典》:罗天大醮(羅天大醮)
道士为禳除灾祟而设的规模盛大的道场。《水浒传》第一回:“要禳此灾,可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就京师禁院,修设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奏闻上帝,可以禳保民间瘟疫。” 明 汪廷讷 《狮吼记·归宴》:“如果娘子有此事, 陈慥 当设一罗天大醮。”参见“ 大罗天 ”。
《國語辭典》:大罗天(大羅天)  拼音:dà luó tiān
道家指最高的天,即仙界。唐。王维 送王尊师归蜀拜扫诗:「大罗天上神仙客,濯锦江头花柳春。」
《漢語大詞典》:目连嗐头(目連嗐頭)
一种特别加长的号筒,专用于道场和目连戏。嗐头, 绍兴 方言,即号筒。 清 范寅 《越谚》中说是“铜製,长四尺”。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这乐器好像喇叭,细而长,可有七八尺,大约是鬼物所爱听的罢,和鬼无关的时候就不用;吹起来Nhatu,nhatu,nhatututuu地响,所以我们叫它‘目连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