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三朝执戟
 
三朝臣不遇
 
不与少年争遇合
 
久留郎署
 
好文日
 
尚少
 
悲颜驷
 
文时不遇,武时不遇
 
晚得诸郎
 
汉家尚壮
 
汉庭用少
 
汉廷用壮臣年老
  
潜郎白首
  
白发郎
 
白发郎潜
 
老颜驷
  
颜郎老

相关人物
刘恒(汉文帝)
 
刘启(汉景帝)
 
颜驷


《昭明文选》卷十五〈赋辛·志中·思玄赋〉~662~
「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武。」唐·李善注引《汉武故事》曰:「颜驷,不知何许人,汉文帝时为郎。至武帝,尝辇过郎署,见驷尨眉皓发,上问曰:叟何时为郎?何其老也?答曰:臣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至景帝好美而臣貌丑,陛下即位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署。上感其言,擢拜会稽都尉。」
《后汉书》卷五十九〈张衡列传〉
「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武。」唐·李贤注:「尉谓都尉颜驷也。尨,苍杂色也。遘,遇也。」《汉武故事》曰:「上至郎署,见一老郎,鬓眉皓白,问:『何时为郎?何其老也?』对曰:『臣姓颜,名驷,以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叶不遇也。』上感其言,擢为会稽都尉。」

简释

白发郎潜:指年老而怀才不遇。宋苏轼《次天字韵答岑岩起》:“莫叹郎潜生白发,圣朝求旧鄙鸢肩。”


例句

遭逢好交日,黜落至公时。 李昌符 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

汉家尚壮今则老,发短心长知奈何。 李端 赠康洽

花烧中潬城,颜郎身已老。 李贺 河阳歌

汉家方尚少,顾影惭朝谒。 王维 冬夜书怀

老少悲颜驷,盈虚悟翟公。 王适 蜀中言怀

久留郎署终难遇,空扫相门谁见知。 骆宾王 帝京篇

《國語辭典》:遇合  拼音:yù hé
待用者得到投合的机会。《史记。卷一二五。佞幸传。序》:「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儒林外史》第一三回:「遇合有时,下科一定是抡元无疑的了。」后亦泛指一切的相遇投合者。也作「会合」。
《国语辞典》: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拼音:lì tián bù rú féng nián,shàn shì bù rú yù hé
(谚语)致力于农耕,不如逢个好年景;善于谋求官职,不如遇个机会。《史记。卷一二五。佞幸传。序》:「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无虚言。」
《漢語大詞典》:流离遇合
流离失所又再团聚。流离,流转,离散。遇合,指遇到赏识自己的人。例如:流离遇合,破家失国。——·黄宗羲《柳敬亭传》
《國語辭典》:会合(會合)  拼音:huì hé
1.聚集、相逢。《三国演义》第一○回:「操领了圣旨,会合鲍信,一同兴兵,击贼于寿阳。」《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里前军铜仁守备,后军清江参将,都会合在野羊塘。」
2.待用者得到投合的机会。元。曾瑞〈端正好。一枕梦魂惊套。倘秀才〉曲:「失时也亡了家国,得意后霸了山河,也是君臣每会合。」也作「遇合」。
3.男女匹配。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既然姻缘会合,不是俺做大,一向收留在俺府中为女,也是天数。」《警世通言。卷三五。况太守断死孩儿》:「这般会合,那些个男欢女爱,是偶然一念之差。」
《漢語大詞典》:一合
(1).会合;遇合。国语·周语中:“一合诸侯,而有再逆政,余惧其无后也。”荀子·议兵:“ 秦 四世有胜,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己也。此所谓末世之兵,未有本统也。”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太公 一合于 周 而侯七百岁, 孙叔敖 一合于 楚 ,而封十世。”
(2).指交锋一次。宋书·孟龙符传:“ 龙符 奋矟接战,每一合,輙杀数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众孩儿曹听我教着:只助我一声喊,只一合活把髠徒捉。”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则一合活拏将 敬德 回来,纔见的好汉。”
(3).犹整个。 元 杨暹 《刘行首》第四折:“小庵虽窄隐幽微,包含着一合天地。”
(4).一盒。 唐 白居易 《闻微之江陵卧病以大通中散碧腴垂云膏寄之因题四韵》:“已题一帖红消散,又封一合碧云英。”
《漢語大詞典》:运偶(運偶)
幸运;遇合。 唐 李峤 《宝剑篇》:“一朝运偶逢大仙,虎吼龙鸣腾上天。”
分類:幸运遇合
《漢語大詞典》:遭会(遭會)
遭际;遇合。 南朝 梁 沈约 《改天监元年恩诏》:“虽禪代相舛,遭会异时,而微明迭用,其流远矣。” 宋 韩琦 《谢除使相判相州表》:“稠重遭会,罄竭愚庸。” 清 吴敏树 《为守斋五叔父暨张叔母五旬双庆之序》:“由乡举成进士,入词垣,践歷诸上下官阶,任天下事,皆人意计中遭会耳。”
分類:遭际遇合
《漢語大詞典》:迂合
遇合。《宋书·颜延之传》:“亦犹生有好丑,死有夭寿,人皆知其悬天;至於丁年乖遇,中身迂合者,岂可易地哉!是以君子道命愈难,识道愈坚。”
分類:遇合
《國語辭典》:风虎云龙(風虎雲龍)  拼音:fēng hǔ yún lóng
比喻圣主贤臣的遇合。参见「云龙风虎」条。宋。王安石 浪淘沙。伊吕两衰翁词:「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祗在笑谈中。」
《漢語大詞典》:匹遇
遇合。《封神演义》第八三回:“离龙坎虎相匹遇,炼就神丹成不朽。”
分類:遇合
《國語辭典》:风云(風雲)  拼音:fēng yún
1.语本《易经。乾卦》:「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比喻同类事物相感而际遇得时。《文选。吴质。答魏太子笺》:「臣幸得下愚之才,值风云之会。」《文选。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风云玄感,蔚为帝师。」
2.比喻变化莫测。唐。李白〈猛虎行〉:「楚人每道张旭奇,心藏风云世莫知。」
3.比喻高远接天。《文选。左思。吴都赋》:「径路绝,风云通。」《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南接衡巫,风云之路千里。」
4.比喻高位。《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奋跃渊涂,跨腾风云。」
5.比喻豪迈壮烈。如:「义烈风云」、「叱吒风云」。
6.风与雨。比喻天气。唐。杜甫〉诗:「瘴疠浮三蜀,风云暗百蛮。」
《國語辭典》:流落  拼音:liú luò
飘泊流浪,潦倒失意。唐。郑谷 江际诗:「那堪流落逢摇落,可得潸然是偶然。」《三国演义》第二七回:「因世乱流落江湖,聚众五百馀人,劫掠为生。」
《國語辭典》:得时(得時)  拼音:dé shí
时运正好、走运。《列子。说符》:「凡得时者昌,失时则亡。」唐。李涉〈六叹诗。序〉:「清江、白云、孤山、远屿,皆得时之人吟咏性情耳。」
《國語辭典》:幸会(幸會)  拼音:xìng huì
1.荣幸地会面。《儒林外史》第二九回:「今日幸会,一切要求指教。」
2.好时机。《魏书。卷四○。陆俟传》:「臣等邀逢幸会,生遇昌辰。」
3.幸运的遇合。唐。韩愈 答张籍书:「聆其音声,接其辞气,则有愿交之志,因缘幸会,遂得所图。」
《漢語大詞典》:潜郎(潛郎)
传说 颜驷 于 汉文帝 时为郎,历 文 、 景 、 武 三世,未获升迁,老于郎署。参阅汉武故事。后以“潜郎”指怀才不遇的人。 唐 钱起 《重赠赵给事》诗:“应念潜郎守贫病,常悲休沐对蓬蒿。” 清 丘逢甲 《岁暮杂感》诗之六:“一曲昇平泪万行,风尘戎马厄潜郎。”
分類:汉文帝
《漢語大詞典》:白首为郎(白首爲郎)
汉武故事载: 武帝 尝至郎署,见郎官 颜驷 “鬚鬢皓白,衣服不整”。 武帝 问他:“何时为郎?”答道:“以 文帝 时为郎。” 武帝 又问为什么“老而不遇”?他回答说:“ 文帝 好文而臣尚武, 景帝 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后因以“白首为郎”慨叹虽有才能而至老不遇。 宋 陆游 《史院书事》诗:“孤臣曾趣龙墀对,白首为郎只自伤。”
分類:郎署郎官
《漢語大詞典》:郎潜(郎潛)
汉 颜驷 自 文帝 时为郎,历 景帝 至 武帝 , 驷 已庞眉皓发,三世不遇,老于郎署。见《汉武故事》。后以“郎潜”谓老于郎署。喻为官久不升迁。 汉 张衡 《思玄赋》:“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 武 。” 宋 司马光 《和吴仲庶寄吴瑛比部安道之子》:“庞眉尚有郎潜者,狥禄忧生直可嗟。” 清 钱谦益 《祭王二溟方伯文》:“兄为松柏,我若萝蔦。兄在先朝,郎潜已老,我官词垣,载笔搜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