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偎风躲箭(偎风躲箭)  拼音:wēi fēng duǒ jiàn
比喻遇事畏缩不前。《朱子语类辑略。卷七。总训门人》:「遂至于凡事回互,拣一般偎风躲箭处立地,却笑人慷慨奋发。」
《国语辞典》:处窝子(处窝子)  拼音:chǔ wo zi
历练不够,遇事羞怯的人。如:「他是个没见过大世面的处窝子。」
《国语辞典》:倒楣相  拼音:dǎo méi xiàng
运气不好,遇事不顺利的面相。如:「看那个人一脸倒楣相,肯定是遇到不顺心的事。」
《國語辭典》:左性  拼音:zuǒ xìng
偏执怪僻的性情。《红楼梦》第四六回:「如今又听邢夫人如此的话,便知他又弄左性,劝了也不中用。」也称为「左性子」。
《国语辞典》:爆燥  拼音:bào zào
遇事急躁、鲁莽,不能控制感情。《西游记》第一八回:「行者愈加不放,急得爆燥如雷。」也作「躁暴」。
《国语辞典》:倒煤  拼音:dǎo méi
运气不好、遇事不顺利。《通俗常言疏證。祸福。倒煤》引《病玉缘剧》:「俺呵!受尽苦,倒尽煤。」也作「倒楣」、「倒霉」。
《国语辞典》:暴燥如雷  拼音:bào zào rú léi
形容人遇事急躁、粗暴,一副怒不可抑的模样。《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王公将就拿几十钱打发了去,心下好生无主,暴燥如雷,没个出豁处。」也作「暴躁如雷」。
《国语辞典》:爆燥如雷  拼音:bào zào rú léi
形容人遇事急躁、粗暴,一副怒不可抑的样子。《西游记》第一八回:「行者愈加不放,急得爆燥如雷。」也作「暴躁如雷」。
《国语辞典》:乘机应变(乘机应变)  拼音:chéng jī yìng biàn
遇事能做妥当的变通应付。明。许自昌《水浒记》第一○出:「乘机应变,料难逃漫天圈套,管教似探囊取寄,使人绝倒。」也作「随机应变」。
《国语辞典》:触事面墙(触事面墙)  拼音:chù shì miàn qiáng
遇事一无所知,就像面前挡住一座墙。晋。姚兴〈重答安成侯嵩〉:「吾常近之才,加以多事昏塞,触事面墙,不知道理安在。」
《國語辭典》:都根主儿(都根主兒)  拼音:dū gēn zhǔ ér
首脑,做主张的人。《金瓶梅》第七九回:「一个亲娘舅,比不的别人,你老人家就是个都根主儿,再有谁大如你老人家的!」
《國語辭典》:狐疑不决(狐疑不決)  拼音:hú yí bù jué
遇事犹豫而难下决定。《东观汉记。卷一一。来歙传》:「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嚣将王元说嚣,故狐疑不决。」也作「狐疑未决」。
《漢語大詞典》:及不得一脚指
北齐 李幼廉 任 瀛州 长史,甚有吏才,遇事立办, 神武帝 高欢 深加慰勉,尝责他人说:“碎卿等诸人,作得 李长史 一脚指不!”见北史·李幼廉传。后以“及不得一脚指”喻相差甚远。
《漢語大詞典》:冲天炮(沖天礮)
亦作“ 冲天炮 ”。
1.旧时一种具有很大杀伤力的大炮。 邓之诚 《清诗纪事初编·戴梓》:“三藩之变, 梓 在 康亲王 军中,有奇技,为製冲天炮。”
2.比喻遇事好抢先发表激烈言论的人。《文明小史》第五六回:“同校的朋友,把他起了个外号,叫做‘冲天礮’。”
《漢語大詞典》:触楣头(觸楣頭)
亦作“ 触霉头 ”。 方言。遇事不利,遭遇不好。 邹韬奋 《糊涂虫假认真》:“依姓名表上抄下来的姓名……似乎是一件很稳当的事情,谁料这样‘触楣头’,却遇着是一个隔年的表格。” 周立波 《阿金的病》:“ 阿金 ,你真触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