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气焰熏天
气燄高张
咄咄逼人
声势熏灼
杀威棒
剑拔弩张
《国语辞典》:气焰熏天(气焰熏天)  拼音:qì yàn xūn tiān
熏天,熏炙天空。形容威势极盛。气焰熏天比喻人的气势如火焰般逼人。《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一一。双忠记。巡守雍丘》:「独不见气焰熏天,谁敢当。」《孽海花》第五回:「正是堂上一呼,堂下百诺;气焰熏天,公卿倒屣。」
《国语辞典》:气燄高张(气燄高张)  拼音:qì yàn gāo zhāng
形容人高傲自大,气势逼人。如:「为人要谦和,切忌气燄高张。」
《國語辭典》:咄咄逼人  拼音:duò duò bī rén
咄咄,本为惊惧之声,后用来表示气势很盛。咄咄逼人指盛气凌人,使人惊惧。晋。王羲之杂帖三〉:「十一月四日右将军会稽内史琅琊王羲之敢致书司空高平郗公足下:……献之字子敬,少有清誉,善隶书,咄咄逼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次复作危语……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咄咄逼人!』」
《漢語大詞典》:声势熏灼(聲勢熏灼)
谓声威气势逼人。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 仁宗 亲政, 和坤 下狱赐死,諭云:‘当 和坤 声势熏灼,举朝无一人敢於纠劾, 曹锡宝 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諍臣,加恩追赠副都御史,伊子照加赠官衔,给予荫生。’”
《國語辭典》:杀威棒(殺威棒)  拼音:shā wēi bàng
一种刑罚。古代犯人收监前,先施以杖刑,意在挫其凶燄,使之慑服,称为「杀威棒」。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二折:「旧规,犯人入牢,先吃三十杀威棒。」《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说声未毕,韦氏已到,按在地上,先打三百杀威棒,打得个皮开肉绽,鲜血迸流。」
《國語辭典》:剑拔弩张(劍拔弩張)  拼音:jiàn bá nǔ zhāng
形容书法笔力雄健。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后亦形容情势紧张或声势逼人。如:「由于双方互不让步,终至演变成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也作「弩张剑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