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辨说(辨説)
(1).辨析论述。《礼记·仲尼燕居》:“辨説得其党。” 孔颖达 疏:“谓分辨论説《诗》、《书》、《礼》、《乐》之等,各得其党类,不乖事之义理。”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执事所以教,反復数百言,皆以未悉鄙人‘格物’之説,若鄙説一明,则此数百言,皆可以不待辨説而释然无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 阳明 登坛讲学,反覆辨説‘良知’二字。”
(2).论辩。辨,通“ 辩 ”。《商君书·农战》:“今境内之民及处官爵者,见朝廷之可以巧言辨説取官爵也,故官爵不可得而常也。” 宋 曾巩 《亡兄墓志铭》:“有智策,能辨説,其贯穿反復,人莫有能屈之者。”
(3).辩解,分辩。辨,通“ 辩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少卿一时心慌,不及问他从何而来,且自辨説道:‘我非忘卿,只因归到家中,叔父先已别聘,强我成婚,我力辞不得。所以蹉跎至今,不能来你那里。’”
(4). 中国 古代逻辑名词。指推理和论证。《荀子·正名》:“辨説也者,不异实名以喻动静之道也。”
(2).论辩。辨,通“ 辩 ”。《商君书·农战》:“今境内之民及处官爵者,见朝廷之可以巧言辨説取官爵也,故官爵不可得而常也。” 宋 曾巩 《亡兄墓志铭》:“有智策,能辨説,其贯穿反復,人莫有能屈之者。”
(3).辩解,分辩。辨,通“ 辩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少卿一时心慌,不及问他从何而来,且自辨説道:‘我非忘卿,只因归到家中,叔父先已别聘,强我成婚,我力辞不得。所以蹉跎至今,不能来你那里。’”
(4). 中国 古代逻辑名词。指推理和论证。《荀子·正名》:“辨説也者,不异实名以喻动静之道也。”
《國語辭典》:小故 拼音:xiǎo gù
1.小原因、小缘故。汉。贾谊《新书。卷四。铸钱》:「凡治不得,应天地星辰有动,非小故也。」《三国志。卷五一。吴书。宗室传。孙静》:「尝以小故与甘宁忿争。」《宋史。卷三九六。列传。程松》:「时松知钱塘县,谄事曦以结侂冑。侂冑以小故出爱姬,松闻,以百千市之,至则盛供帐,舍诸中堂,夫妇奉之谨。」
2.小过失、小过错。《旧唐书。卷一七一。列传。裴潾》:「礼敬宰辅,待以终始,内能大断,外宽小故。」《宋史。卷三一四。列传。范仲淹》:「太后受遗先帝,调护陛下者十馀年,宜掩其小故,以全其德。」
3.《墨经》中的逻辑术语,即必要条件之一。同「大故」相对。《墨子。经说上》:「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
2.小过失、小过错。《旧唐书。卷一七一。列传。裴潾》:「礼敬宰辅,待以终始,内能大断,外宽小故。」《宋史。卷三一四。列传。范仲淹》:「太后受遗先帝,调护陛下者十馀年,宜掩其小故,以全其德。」
3.《墨经》中的逻辑术语,即必要条件之一。同「大故」相对。《墨子。经说上》:「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
《漢語大詞典》:说知(説知)
(1).亦作“ 说智 ”。古代墨家的认识论术语。指由逻辑推理得来的知识。语出《墨子·经说上》:“知,传受之,闻也。方不障,説也。身观焉,亲也。”《墨子·经说下》:“夫名以所明正所不智,不以所不智疑所明。若以尺度所不智长。外,亲智也;室中,説智也。” 秦牧 《艺海拾贝·鲜荔枝和干荔枝》:“而古代的墨家把知识来源分为三类,这就是‘亲知’、‘闻知’和‘说知’……‘说知’是由前两者推理而获得的知识。”
(2).谓说给人听,使其知道。《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 张老 只得忍气吞声回来,与女儿説知。”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一折:“今日早朝下来,已与 曹子建 学士説知向上之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我得了此信,也甚欢喜,就带了这封信,去到关上,给 继之 説知。”
(2).谓说给人听,使其知道。《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 张老 只得忍气吞声回来,与女儿説知。”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一折:“今日早朝下来,已与 曹子建 学士説知向上之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我得了此信,也甚欢喜,就带了这封信,去到关上,给 继之 説知。”
《國語辭典》:主词(主詞) 拼音:zhǔ cí
1.逻辑学上指命题中居于主位的词项。
2.语法上指作为主体的人或物。一般置于谓语之前,是谓语陈述的对象。如「水果很甜」的「水果」。也称为「主语」。
2.语法上指作为主体的人或物。一般置于谓语之前,是谓语陈述的对象。如「水果很甜」的「水果」。也称为「主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