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46,分150页显示  上一页  44  45  46  47  48  50  51  52  5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拨通
逮通
赡通
较通
戒通
五通神
五神通
徇通
行不通
天眼通
天耳通
通脚
通健
通缄
通假字
《高级汉语词典》:拨通
开导;启发
《漢語大詞典》:逮通
贯通,畅通。 孙中山 《实行裁兵宣言》:“政策切实,而符民众所渴望,而于组织训练之点,则务使上下逮通。”
分類:贯通畅通
《漢語大詞典》:赡通(贍通)
谓学识丰富并能融会贯通。 宋 范仲淹 《奏为荐胡瑗李觏充学官》:“讲贯六经,莫不赡通。”
《漢語大詞典》:较通(較通)
犹串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一》:“小子 周锡能 被妖魔迷懞心肠,果的受其妖头所惑,串同计较回朝,诱惑军心,较通外攻内应,方可领妖级赏大功。”
分類:串通
《韵府拾遗 东韵》:戒通
后汉书马融传司徒勒卒司马平行车攻马同教达戒通
《國語辭典》:五通神  拼音:wǔ tōng shén
旧时江、浙民间所信仰的邪神。唐宋时已有流行,传为兄弟五人。也称为「五圣」。
《漢語大詞典》:五神通
佛教语。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此为佛法与外道共有的神通力。佛教认为尚须修漏尽通方臻完善。见《俱舍论》卷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昔有外道 鬱头蓝子 者,志逸烟霞,身遗草泽,於此法林栖神匿迹,既具五神通,得第一有定。”亦省作“ 五通 ”。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俟通明於五眼。”原注:“更待三明五通,然后可践履耳。”
分類:佛教语
《國語辭典》:徇通  拼音:xún tōng
周密通达。《墨子。公孟》:「身体强良,思虑徇通。」
分類:敏捷通达
《國語辭典》:行不通  拼音:xíng bù tōng
道路无法通行。比喻事情不能进行或无法成功。如:「这办法,只怕行不通。」《二刻拍案惊奇》卷三○:「韩生也自想有些行不通,再击竹筴与玉英商量。」
《國語辭典》:天眼通  拼音:tiān yǎn tōng
1.一种能看到众生死后投生何处、苦乐的状况,以及世间各种形形色色的神通能力。《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二七:「非天眼通能知此事!」
2.俗称有先见之明的人。
《漢語大詞典》:天耳通
佛教语。又称“天耳智证通”。六通之一。以与天耳相应之智慧,证知一切之声境而通达无碍者。参见“ 天耳 ”。
《漢語大詞典》:天耳
(1).佛教谓色界诸天人之耳,能闻六道众生之言语及一切声响。俱舍论记第二七:“天眼、天耳,是所依根。”
(2).谓未受壅蔽、保持本性的天然之耳。 明 李贽 《追述潘见泉先生往会因由付其儿参将》:“惜哉犹有酸气,则以一种道学之习渐塞其天耳,然时时露出本色,则以其天者全也。”
《國語辭典》:通脚(通腳)  拼音:tōng jiǎo
1.做内线,传递消息。《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乃将白银二十两,贿赂王婆,央他通脚。」
2.脚对脚。《西游记》第四四回:「原来八戒与沙僧通脚睡著。」
《漢語大詞典》:通健
谓豁达而有作为。三国志·魏志·贾逵传“ 贾逵 字 梁道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逵 世为著姓,少孤家贫,冬常无袴,过其妻兄 柳孚 宿,其明无何,著 孚 袴去,故时人谓之通健。” 唐 白居易 《祭弟文》:“合家除 苏苏 外,并是通健, 龟儿 颇有文性,吾每自教,三二年间,必堪应举。”
《漢語大詞典》:通缄(通緘)
通书信。 明 何景明 《赠祖邦》诗:“ 白下 通缄少, 燕都 见面迟。” 杨树达 《〈高等国文法〉序例》:“如教者用之讲授,发生疑义时,即请直接通缄商榷,敬当一一详答。”
分類:通书书信
《漢語大詞典》:通假字
指字音与本字相同或相近,用来代替本字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