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246
典故
42
词典
1360
佛典
235
其它
609
共1360,分91页显示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39
40
41
42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通虏
通胧
通急
通贿
通唤
通厚
通房
通天冠
通天犀
通幰
通详
通牒
通敌
通肠
通辩
《漢語大詞典》:
通虏(通虜)
与北方的外族勾结。 明
沈德符
《
野获编·果报·现报
》
:“ 嘉靖 末年, 宣 大 总督 杨顺 ,以媚 分宜 之故,诬 沈鍊 左道通虏,绞之於市。” 鲁迅
《〈二心集〉序言》
:“ 宋 末有所谓‘通虏’, 清 初又有所谓‘通海’,向来就用了这类口实,害过许多人们的。”
分類:
北方
外族
勾结
《漢語大詞典》:
通胧(通朧)
见“ 通曨 ”。
《漢語大詞典》:
通昽(通曨)
亦作“ 通朧 ”。亦作“ 通笼 ”。 犹曈昽。光线微弱貌。 晋
王嘉
《
拾遗记·唐尧
》
:“山下有巨穴,穴中有水,其色若火,昼则通曨不明,夜则照耀穴外,虽波涛灌荡,其光不灭,是谓‘阴火’。”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赋》
:“霞晃朗而下飞,日通笼而上度。”一本作“ 通曨 ”。
《
周书·刘璠传
》
:“晓分光而映浄,夜合影而通朧。” 明
许三阶
《节侠记·追获》
:“通朧夜影悬,跋涉程途。”
分類:
光线
微弱
《漢語大詞典》:
通急
谓排解急难。
《文选·颜延之〈应诏观北湖田收〉诗》
:“息饗报嘉岁,通急戒无年。” 李善 注:“通百姓之急者,预戒於无年之时。” 吕向 注:“通人之急,以备饥年。”
分類:
排解
急难
《漢語大詞典》:
通贿(通賄)
送礼;行贿。 明
何良俊
《
四友斋丛说·史三
》
:“内竖 王敬 挟臣采药 江 南,横索货宝,痛箠吏民, 吴 越 大被其害。尝觅金蜈蚣,拷讯无有,里胥通贿乃喜。” 清
吴振棫
《
养吉斋丛录
》
卷四:“解元 许秉智 ,书吏子也,通贿得元。” 清 叶梦珠
《阅世编·士风》
:“縉绅或有竿牘之私,而无通贿之事。”
分類:
送礼
行贿
《漢語大詞典》:
通唤
(1).方言。谓痛而呻吟。 唐
颜师古
《
匡谬正俗
》
卷六:“恫,今 太原 俗呼痛而呻吟谓之通唤。” 章炳麟
《訄书·订文》
:“
《释言》
云‘恫,痛也’,而 太原 谓‘痛而呻吟’为‘通唤’。”
(2).犹传唤。
《
宋史·礼志十六
》
:“皇帝降坐,御 集英殿 ,鸣鞭,殿中监已下通班起居。殿中监、少监升殿,通唤阁门官升殿。”
分類:
方言
传唤
呻吟
《漢語大詞典》:
通厚
豁达宽厚。
《
三国志·蜀志·张嶷传
》
:“ 广汉 太守 蜀郡 何祗 ,名为通厚, 嶷 宿与疎阔,乃自轝诣 祗 ,託以治疾。 祗 倾财医疗,数年除愈。”
分類:
豁达
宽厚
《國語辭典》:
通房
拼音:
tōng fáng
被主人收为姬妾,但比正式娶的妾地位低下的丫头。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老实说,梅香便做梅香,也须是个通房。要独佔老公,这个不许你的。」《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不要说起!当初我因无子,要娶他做个通房。」
分類:
互通
主子
房子
收纳
贴身
侍婢
《國語辭典》:
通天冠
拼音:
tōng tiān guān
旧时天子戴的一种帽子,创始于秦,至清废除。通常天子在郊祀和宗庙中所佩戴。其冠高九寸,正竖,顶向后稍斜,然后直下,铁制的卷梁上有展筒──筒状而作伸展状,且通天冠的额部有金博山──是用黄金制成山岳形的片状饰物,乃是仿照博山炉所做,其作用是企求与神仙相通的一种心理。通天冠与帝王的另一种礼冠「冕」,本来各为一物,互不相关,但是从南北朝以后的冕,往往由通天冠加延而成,称为「通冠平冕」,顶上的那块延,正好与天平,因此也称为「平天冠」、「平天冕」、「平顶冠」。
分類:
通天冠
帽子
帝王
《國語辭典》:
通天犀
拼音:
tōng tiān xī
1.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其脑上之角长且锐,角中有一孔,上下通贯,能出气通天。见《抱朴子。内篇。登涉》。也作「辟水犀」、「骇鸡犀」。
2.戏曲剧目。明代故事戏。叙述许佩珠下山,遇解差押解莫遇奇之主人程老学,佩珠乃杀死解差,救程上山。佩珠之兄许起英问其罪情,得悉莫遇奇之冤情,乃不计前嫌,改装下山,劫法场,搭救莫遇奇。或称为《虎救郎》、《血贱万花楼》。
分類:
上下
贯通
犀牛角
《漢語大詞典》:
通幰
见“ 通幰车 ”。
《漢語大詞典》:
通幰车(通幰車)
一种遍覆帷幔的车子。
《
晋书·舆服志
》
:“通幰车,驾牛,犹如今犊车制,但举其幰通覆车上也。诸王三公并乘之。”亦省称“ 通幰 ”。 明
何景明
《五马行》
:“朱文露纲动轻车,四野人家望通幰。”
分類:
遍覆
帷幔
车子
《漢語大詞典》:
通详(通詳)
旧时下级向上级申报文书。
《
儿女英雄传
》
第十一回:“据地保那张报单,五路通详上去,奉到宪批,批了‘如详办理’四个大字。”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第四八回:“无奈证据确凿,情真罪当,无可出脱,就定了个斩立决,通详上去。”
分類:
向上
上级
申报
文书
《國語辭典》:
通牒
拼音:
tōng dié
两国交换意见或由一国通知对方,要求对方答覆的外交文书。如:「最后通牒」。也称为「照会」、「外交照会」。
分類:
书面
政权
通知
要求
答复
文书
《國語辭典》:
通敌(通敵)
拼音:
tōng dí
和敌人私相勾通连系。如:「通敌的叛徒是国家民族的罪人。」
分類:
勾结
敌人
《漢語大詞典》:
通肠(通腸)
(1).即通肠米。
《
新唐书·陈儒传
》
:“ 瓌 ( 张瓌 )固垒二岁,樵苏皆尽,斗米钱四十千,计抔而食,号为‘通肠’。”参见“ 通肠米 ”。
(2).使肠胃通畅。
分類:
肠胃
通畅
《漢語大詞典》:
通肠米(通腸米)
谓仅能稍通肠胃的极难得到的米。 唐 尉迟枢
《南楚新闻》
:“ 荆南 孙儒 之乱,斗米四十千,持金宝换易,纔得一撮一合,谓之通肠米。言飢人不可食他物,惟煎米饮之,可以稍通肠胃。”
分類:
肠胃
难得
《漢語大詞典》:
通辩(通辯)
(1).流畅而辩捷。
《
北史·吕洛拔传
》
:“以旧语译註皇誥,辞义通辩。”
《
世说新语·言语
》
“ 庾法畅 造 庾太尉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 法畅 著
《人物论》
,自叙其美云:‘悟鋭有神,才辞通辩。’”
(2).疏通辩析。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
:“达见同善,通辩异科。”
分類:
疏通
流畅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