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59,分151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求通
通进
通门
通波
五通
四通
通体
治通
阜通
淹通
先通
通江
通梦
通情
通同
《漢語大詞典》:求通
(1).谋求显达。庄子·秋水:“ 孔子 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
(2).谓拜见主人时,请管门人通报姓名。《后汉书·丁鸿传》:“今大将军虽欲勑身自约,不敢僭差,然而天下远近皆惶怖承旨,刺史二千石初除謁辞,求通待报,虽奉符璽,受臺勑,不敢便去,久者至数十日。”资治通鉴·汉和帝永元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求通者,求通名也。”
(3).请求通使往来。 明 徐祯卿 《翦胜野闻》:“余尝见 倭国 求通,表文曰:‘臣闻三皇立位,五帝禪权,岂谓中华之有主,焉知夷狄之无君?’”
《漢語大詞典》:通进(通進)
向上呈递。宋史·职官志一:“章奏至,则受而通进,俟颁降,分送所隶官司。”
《漢語大詞典》:通门(通門)
(1).通行的大门。 汉 班固 《西都赋》:“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 晋 左思 《蜀都赋》:“闢二九之通门,画方轨之广涂。”
(2).显达之门,权贵之家。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太尉沛国刘矩》:“州郡辟请,未尝答命,往来京师,委质通门。”
(3).犹同门。谓同出一师门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荐主同咨:“二十年来,同咨之好,更胜同榜十倍,其子弟修通门之敬亦加严。”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士人·金华名士:“又其邑 胡元瑞 以丙子举孝廉,乃翁与先大父己未同籍,因得与称通门,其名噪一时。”
《漢語大詞典》:通波
(1).谓水相通。文选·班固〈西都赋〉:“控引 淮 湖,与海通波。” 李善 注:“与海通其波澜。”
(2).指流水。 晋 陆机 《答张士然》诗:“回渠绕曲陌,通波扶直阡。” 唐 骆宾王 《晚泊河曲》诗:“通波竹箭水,轻舸木兰橈。” 唐 李详 《赠曹君直舍人元忠》诗:“ 閶门 飞阁架通波,四姓衰微逝景生。”
《漢語大詞典》:五通
即五通神。 唐 施肩吾 《逸句》:“五通本是佛家奴,身著青衣一足无。”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龙城无鬼邪之怪》:“ 柳州 旧有鬼,名五通。”
分類:五通神
《漢語大詞典》:四通
谓与四方相通。战国策·魏策一:“﹝ 魏 ﹞埊四平,诸侯四通。”史记·天官书:“仓府廏库,四通之路。”汉书·律历志:“绳者,上下端直,经纬四通也。”
《國語辭典》:通体(通體)  拼音:tōng tǐ
1.全身。唐。韩偓〈寒食日沙县雨中看蔷薇〉诗:「通体全无力,酡颜不自持。」
2.事物的全部,整体。宋。欧阳修 渔家傲。九日欢游无限好词:「通体清香无俗调,天气好,烟滋露结功多少。」
3.合为一体。《淮南子。本经》:「通体于天地,同精于阴阳。」
4.全篇文辞的体裁。《文选。杜预。春秋左氏传序》:「仲尼从而脩之,以成一经之通体。」
《漢語大詞典》:治通
犹理顺通达。荀子·修身:“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治通,不由礼则勃乱提僈。”
《漢語大詞典》:阜通
使货物丰富,购销渠道畅通。周礼·天官·大宰:“六曰商贾,阜通货贿。” 郑玄 注:“阜,盛也。” 宋 叶适 《财总论一》:“为其无以阜通流转,则作币铸金以权之。”
《國語辭典》:淹通  拼音:yān tōng
1.深通、精通。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体性》:「平子淹通,故虑周而藻密。」
2.弘大通达。南朝梁。陶弘景 许长史旧馆坛碑:「父副,字仲先,器度淹通,风格清简。」
《漢語大詞典》:先通
古代传说中一种先知先觉、通晓诸事的巨人。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大荒中有人,长一丈,腹围九尺……此人为天下圣人也,一名‘先通’。”
《分类字锦》:通江
杜台卿淮赋序齐天统初以教府词曹出除广州长史经淮阳赴镇频经利涉壮其淮沸浩荡且注巨海南通曲江水怪神物于何不有遂撰闻见追而赋之
分类:
《漢語大詞典》:通梦(通夢)
犹托梦。《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吾想神女能通梦 楚王 ,况我同是女流,岂不托我一梦。”
《國語辭典》:通情  拼音:tōng qíng
1.互通消息。《大宋宣和遗事。利集》:「某在囚中,防固甚密,何由与彼通情?」《水浒传》第四○回:「戴宗由他拷讯,只不肯招和梁山泊通情。」
2.互通情意。《后汉书。卷九○。乌桓鲜卑列传。乌桓》:「其嫁娶则先略女通情,或半岁百日,然后送牛马羊畜,以为娉币。」《六部成语注解。刑部》:「和奸:男女通情和好而成奸也。」
《國語辭典》:通同  拼音:tōng tóng
1.共同。如:「通同取乐」、「通同作恶」。
2.串通勾结。《福惠全书。卷三。莅任部。查交代》:「内外通同,作弊侵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