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通明。萧映弟。封上黄侯,位宗正卿,出为晋陵太守。美才仗气,言多激扬,名盛海内,特为太子萧纲(简文帝)友爱,为东宫四友之一。卒谥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2或456—536 【介绍】: 南朝梁丹阳秣陵人,字通明。读书万卷,善琴棋,工草隶,博通历算、地理、医药等。萧道成(齐高帝)为相时,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齐武帝永明十年,隐居句容句曲山。梁武帝礼聘不出,然朝廷大事,每以咨询,时称“山中宰相”。晚号华阳真逸。主张儒、佛、道合流。有《本草经集注》、《肘后百一方》等。谥贞白先生。
全梁文·卷四十六
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宋末为诸王侍读,入齐除奉朝请,永明十年解职,大同二年卒,年八十五,赠中散大夫,谥曰贞白先生,有《三礼目录注》一卷,《论语》集注十卷,《真诰》十卷,《本草》十卷,《本草经集注》七卷,《太清草木集要》二卷,《补阙肘后百一方》九卷,《练化杂术》一卷,《太清诸丹集要》四卷,《合丹节度》四卷,《服饵方》三卷,《集》三十卷,《内集》十五卷。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通明,字眼闻,姓李氏,滁州人也。生有异性,方在襁褓,偶哺肉羹,即便吐弃,更以蔬食,接受如常,家人怪之。年甫弱冠,泊然自处,有志离尘。康熙庚申,从牛首山宏觉寺以忠祝落,湛心内典,力求彻悟,遂登华山禀戒于定庵。弥复精勤,始受律义,随乞便讲,辨析文理,折衷指归,勤勤苦学,多历年所。一日读《云栖法汇》至“凡心未尽,圣果未圆”处,即痛念生死,更自磨砺,行般舟行。三易寒暑,其志不坠。定庵嘉其诚恳,闳斯愿力,命主慈应法席,明禀祜居醇,含章纵哲,箧蛇能剪,心猿久制,譬圆珠之朗洁,若春云之霭和,是以风徽远鬯,缁素归心,爱畏兼深,尊为律虎。寂于康熙五十九年,寿六十,腊三十有九,塔于慈应山前。
《漢語大詞典》:尹孚
孚尹。玉色晶莹通明。 唐 白居易 《玉水记方流》诗:“良璞含章久,寒泉彻底幽。尹孚光灧灧,方折浪悠悠。”参见“ 孚尹 ”。
《漢語大詞典》:孚尹
(1).玉的色彩。礼记·聘义:“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孚尹旁达,信也。” 郑玄 注:“孚,读为浮。尹,读如竹箭之筠。浮筠,谓玉采色也。”
(2).比喻诗文的文采。 清 钱谦益 《陆敕先诗稿序》:“以性情为精神,以学问为孚尹。有志于缘情綺丽之诗,而非以儷花鬭叶颠倒相上者也。”
《漢語大詞典》:料戾
谓洞小而通明。
分類:通明
《國語辭典》:牖中窥日(牖中窺日)  拼音:yǒu zhōng kuī rì
牖,窗户。牖中窥日指从窗内看太阳。比喻见识狭隘、浅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漢語大詞典》:达照(達照)
(1).通明透亮。西京杂记卷一:“有四玉镇,皆达照,无瑕缺。窗扉多是緑琉璃,亦皆达照,毛髮不得藏焉。”
(2).犹明察。梁书·谢朏传:“达照深识,见庸质之如初,知貽厥之无寄。预覩乱萌,拂衣 东山 ,眇絶尘轨。”
通明禅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四禅四无色及灭尽定而观身息心三事之禅法也。修此禅者,必通观身息心之三故云通明,又能发六通三明故名通明,见止观九,法界次第上之下。
【佛学常见辞汇】
能发六通三明之禅法。
通明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通与三明及三慧也。无量寿经下曰:「得深禅定诸通明慧。」
【佛学常见辞汇】
六通三明及三慧。
通明观
【佛学次第统编】
通者从初修习,即通观息、色、心三事。若观息时,即通照色心。若观色乃至心,亦如是也。明者此法明净,能开心眼,无诸闇蔽也。观一达三,彻见无碍,故名通明。又善修此禅,必发六通三明,故名通明。
一、云何修习?行者从初安心,即观息色心三事,俱无分别。
一、云何观息?谓摄心静坐,调和气息一心谛观,想息遍身出入。若慧心明利,即觉息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来无所经由,去无所履涉。虽复明觉息入出遍身,如空中风,性无所有。是则略说观息如相。
二、次观色如,既知息依于身,离身无息,即应谛观身色,本自不有,皆是先世妄想因缘招感。今世四大造色,围虚空故。假名为身,一心谛观头等六分三十六物,及四大四微,一一非身,四微四大,亦各非实,尚自不有,何能生六分之身三十六物?尔时无身色可得,心无分别,即达色如。
三、次观心如,当知由有心故,则有身色去来动静,若无此心,谁分别色?色因谁生?谛观此心,藉缘而有,生灭迅速,不见住处,亦无相貌,但有名字,名字亦空,即达心如。
复次若观息时,既不得息,即达色心空寂,何以故?三法不相离故。若不得色心三事,即不得一切法。所以者何?由此三事和合,能生一切阴入界,众苦烦恼,善恶行业,往来五道,流转不息。若了三事无生,则一切法本来空寂。是则略说初心修习之相。
二、其證入相,亦有欲定、未到地定、四禅、四空,种种支林功德。而与根本诸禅,其相永殊。若二乘人,于一一禅中,皆能获得不坏解脱、无碍解脱、三明、六通,故名为通明观。若大士住此一一禅时,即得无碍大陀罗尼也。今亦一往约次第门,较逾十六特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