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公告  拼音:gōng gào
一种现行的公文。对公众有所宣布时所用。
《國語辭典》:通报(通報)  拼音:tōng bào
1.通知、传达。《董西厢》卷七:「恰正心头闷,见红娘通报,有人唤门。」《红楼梦》第六四回:「原是贾琏贾珍素日亲密,又是弟兄,本无可避忘之人,自来是不等通报的。」
2.机关内将某事通告本机关全体同仁时使用的文件。也作「通告」。
《漢語大詞典》:谕告(諭告)
(1).晓谕;告戒。史记·萧相国世家:“ 何 以丞相留收 巴 蜀 ,填抚諭告,使给军食。”汉书·周勃传:“有数人不肯去,宦者令 张释 諭告,亦去。”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 萧育 正使大人当面对老妾这样谕告过。”
(2).文体名。上级给下级的通告或命令。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谕告》:“按字书云:‘諭,晓也。告,命也。以上敕下之词。’ 商 周 之书,未有此体。至《春秋内外传》始载 周 天子諭告诸侯及列国往来相告之词,然皆使人传言,不假书翰,故今不録。”
《國語辭典》:公示  拼音:gōng shì
利用张贴、登报、上传网路等公开方式,以达到告知的目的。如:「公示催告」、「公示送达」。
《漢語大詞典》:豫告
事先告知或通告。周礼·春官·世妇“宿戒” 汉 郑玄 注:“宿戒,当给事豫告之齐戒也。”宋书·谢弘微传:“ 弘微 疾增剧,輒豫告 文宣 。” 鲁迅 《书信集·致黄源》:“且曾在第二期《新小说》上豫告。”
《漢語大詞典》:谍夫(諜夫)
指刺探情况兼司传喻通告之职的人。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迺以谍夫骇其族曰:‘天家使且至,方檄兵四道,焚若山林,毁若巢穴,弗灭弗已。’”
《漢語大詞典》:英雄榜
登载英雄人物名单的报刊专栏或通告。 贺敬之 《放声集·放声歌唱》:“从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到今天的我的支部,我们的党员名单,是何等壮丽的英雄榜。”
《國語辭典》:通缉令(通緝令)  拼音:tōng qì lìng
法院为捉拿在逃嫌犯或受刑人所发出的通令。如:「法院发出通缉令全力搜捕在逃的嫌犯。」
《国语辞典》:通知启事(通知启事)  拼音:tōng zhī qǐ shì
对外有所通告的书面陈述的文件,通常刊载于传播媒体或布告栏。
《国语辞典》:布告牌  拼音:bù gào pái
用来张贴通告事项的木板。如:「布告牌里贴了一张寻人启事。」也作「布告牌」。
《国语辞典》:催告  拼音:cuī gào
催促享有权利或负有义务的人履行法律行为的通告。如不回答,一般即视为承认。
《国语辞典》:联络簿(联络簿)  拼音:lián luò bù
学校用来通告家长相关的课业讯息,并交换意见、保持联络的簿子。如:「爸爸从联络簿上获知弟弟在校表现良好,决定送一套课外读物给弟弟作为奖励。」
《國語辭典》:放告牌  拼音:fàng gào pái
官府开堂受理案件的公告牌。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今日升厅坐早衙,张千,喝撺箱,抬放告牌出去。」明。郑若庸《玉玦记》第三二出:「拿放告牌出去,有告状的著他入来。」
《漢語大詞典》:辩告(辯告)
遍告,通告。辩,通“ 徧 ”。礼记·内则:“遂左还授师子,师辩告诸妇、诸母名,妻遂适寝。” 陆德明 释文:“辩音遍。”
分類:遍告通告
《漢語大詞典》:传锣(傳鑼)
打锣通告或召集人众。 茅盾 《子夜》四:“ 七里桥 今天传锣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