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登途
亦作“ 登涂 ”。 上路;起程。 唐 梁肃 《述初赋》:“何皇鉴之偏属,降湛恩於鯫生。若侧足以登涂,方飭躬以效诚。” 宋 朱熹 《答汪尚书书》:“伏蒙劝行,尤荷眷念……但老人年来多病,既不敢劳动登途,又不敢远去膝下,只此一事,便自难处。”《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 舍利弗 与众而辞别,是日登途便即发。”
分類:上路起程
《漢語大詞典》:经途(經途)
见“ 经涂 ”。
《漢語大詞典》:经涂(經塗)
亦作“ 经途 ”。亦作“ 经涂 ”。
(1).南北向的道路。周礼·考工记·匠人:“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晋 左思 《蜀都赋》:“经途所亘,五千餘里。” 南朝 宋 颜延之 《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经涂延旧轨,登闉访川陆。”
(2).所历路程。《文选·任昉〈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与子别几辰,经涂不盈旬。” 李善 注:“经犹歷也。”
《漢語大詞典》:清途
清贵的仕途。北堂书钞卷六二引 晋武帝 《治书侍御史诏》:“ 基 子 冲 尚书郎中,虽復清途,犹未免楚挞。”南史·荀伯子传:“ 荀伯子 少好学,博览经传,而通率好为杂语,遨游閭里,故以此失清途。” 宋 王禹偁 《对雪感怀呈翟使君冯中允同年》诗:“薄命诚非据,清途不久留。”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古者郎官出宰,卿相治郡,所以重亲人之官,急为政之本。自浇风久扇,此道稍消,頡頏清途,便臻显贵。”
分類:清贵仕途
《漢語大詞典》:通途
见“ 通涂 ”。
《漢語大詞典》:通涂(通塗)
亦作“ 通途 ”。 畅通的大路。墨子·迎敌祠:“筑荐通涂。” 孙诒让 间诂:“谓雍塞通达之涂也。”魏书·敬宗孝庄帝纪:“其有事在通途,横被疑异。” 宋 苏轼 《中庸论下》:“不得终日安行乎通涂。” 毛泽东 《水调歌头·游泳》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分類:畅通大路
《漢語大詞典》:假途
见“ 假涂 ”。
《漢語大詞典》:假涂(假塗)
亦作“ 假涂 ”。亦作“ 假途 ”。 借路。《公羊传·僖公四年》:“ 桓公 假涂於 陈 而伐 楚 。”战国策·赵策三:“将之 薛 ,假涂於 邹 。”涂,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作“途”。 汉 牟融 《理惑论》:“君文武兼备,有专对才,今欲相屈,之 零陵 、 桂阳 ,假涂於通路,何如?”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张贡生 道:‘赴京廷试,假途贵省,特来一覲台光。’”参见“ 假道 ”。
分類:借路
《漢語大詞典》:亨途
犹亨路。 唐 郑谷 《咏怀》诗:“自许亨途在,儒纲復振时。”
《漢語大詞典》:载途
满路
载运行驶的路途距离。例如:载途过长。
布满路面。例如:收获季节,郊区马路上粮食载途。
《國語辭典》:冥途  拼音:míng tú
幽冥的道途,地狱饿鬼等的地方。《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最下者行持符箓,役使鬼神,设章醮以通上界,建考照以达冥途。」
《漢語大詞典》:识途(識途)
认识道路。比喻富有经验,能为先导。 清 赵翼 《重赴鹿鸣宴恭记》诗之四:“智可识途推老马,才惭横海掉长鲸。” 李文元 《婚事》:“轻车熟路,不用人管,识途的老牛顺着车道前进着。”参见“ 识途老马 ”。
《國語辭典》:识途老马(識途老馬)  拼音:shì tú lǎo mǎ
称经验丰富的人。参见「老马识途」条。《儿女英雄传》第一三回:「既承你以我为识途老马,我却有无多的几句话,恐你不信。」
分類:熟悉经验
《國語辭典》:正途  拼音:zhèng tú
1.正道。如:「舍正途而不由。」
2.旧称文官由科甲出身,武职由行伍出身者。《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老先生抱负大才,要从正途出身,不屑这徵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一回:「及至他批了出来,底下人的命,也是什么正途出身,封疆开府。」
《國語辭典》:歧途  拼音:qí tú
1.自大路歧出的道路。《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两旁歧途曲巷中,有无数的车马辐辏,冠盖飞扬,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2.比喻错误的道路。如:「误入歧途」。
《漢語大詞典》:暮途
傍晚的路程。多比喻困境或晚年。 唐 徐珩 《日暮望泾水》诗:“独有迷津客,怀归軫暮途。” 唐 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荒岁儿女瘦,暮途涕泗零。” 清 顾炎武 《答王茂衍》:“或且停车 渭 曲,坐石 磻溪 ,得随巾拂之餘,上溯韦编之学……则耄齿增荣,暮途知励矣。”参见“ 日暮途远 ”。
《國語辭典》:日暮途远(日暮途遠)  拼音:rì mù tú yuǎn
天快黑了而路途仍然遥远。比喻力竭计穷,无可如何。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二二出:「只有老夫日暮途远,恐当没齿边陲,星星白发,无相见期矣。」
《韵府拾遗 虞韵》:回途(回途)
李商隐诗回途秋已期
《漢語大詞典》:途辙(途轍)
(1).路上之车迹。五灯会元·智海平禅师法嗣·净因继成禅师:“那知微笑已成途辙,纵使默然,未免风波。”
(2).喻行事所遵循的途径或方向。 康有为 《〈礼运注〉序》:“始循 宋 人之途辙,炯炯乎自以为得之矣,既悟 孔子 不如是之拘且隘也。” 李大钊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抑知人群演进之途辙,其最大之成功,固皆在最大牺牲、最大痛苦之后。” 郭沫若 《羽书集·青年化,永远青年化》:“那种途辙和我们民族精神的动向根本相反,我们的民族自有历史以来便是反抗那种行径的。”
《国语辞典》:险途(险途)  拼音:xiǎn tú
危险不安的路。如:「奇莱山上多险途,没有万全的准备,切莫贸然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