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透映
渗透并反映。 朱自清 《民众文学的讨论》:“一篇优美的文学,必有作者底人格、底个性,深深地透映在里边。”
分類:渗透反映
《漢語大詞典》:透颖锥(透穎錐)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秦 之围 邯郸 , 赵 使 平原君 求救,合从於 楚 ,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门下有 毛遂 者,前,自赞於 平原君 曰:‘ 遂 闻君将合从於 楚 ,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 遂 备员而行矣。’ 平原君 曰:‘先生处 胜 之门下几年於此矣?’ 毛遂 曰:‘三年於此矣。’ 平原君 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 胜 之门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 胜 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 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 遂 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后以“透颖锥”喻不甘困顿的非凡志向。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叶怯穿杨箭,囊藏透颖锥。”
《漢語大詞典》:透信
透露消息。《金瓶梅词话》第四七回:“早有衙门首透信儿的人,悄悄报与 苗青 。”
分類:透露消息
《漢語大詞典》:透悟
透彻领悟。 明 唐顺之 《答冯午山提学书》:“读来示‘志未坚贞,学无透悟’,令人蹶然有感。”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夫百篇同韵,当试古人押字不苟处,能造奇语於众妙之中,非透悟弗能也。”
分類:透彻领悟
《漢語大詞典》:透爽
明亮而爽朗。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后:“门分为二,轩豁透爽,飞泉中洒。”
分類:明亮爽朗
《漢語大詞典》:透熟
谓知道得很清楚,很熟。红楼梦第四八回:“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 老杜 的七言律。” 臧克家 《天火》诗:“我知道你什么都透熟,为了什么才装作糊涂。”
分類:知道清楚
《國語辭典》:透辟(透闢)  拼音:tòu pì
透澈精妙。《老残游记》第二回:「旁边人都说道:『梦湘先生论得透辟极了!于我心有戚戚焉!』」
《國語辭典》:透亮  拼音:tòu liang
1.透光、明亮。如:「这玻璃可擦得透亮。」
2.清楚、透澈。《儿女英雄传》第一六回:「你老人家只说我不懂这些事,听听人家二叔这话说的透亮不透亮?」《文明小史》第五九回:「余小琴借著冲天炮和他密切,常常有关说的事件,冲天炮原无不可,那知那班幕府,却看得透亮。」
《漢語大詞典》:透河
跳河,跳到河里自杀。《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遥见抱石透河亡,不觉失声称寃枉。” 蒋礼鸿 通释:“‘透河’就是跳河。”
分類:河里自杀
《漢語大詞典》:透汗
湿遍全身的汗水。例如:透汗出后,浑身舒畅。
分類:全身汗水
《漢語大詞典》:透额罗(透額羅)
一种专用于裹发的轻罗。 唐 元稹 《赠刘采春》诗:“新粧巧样画双蛾,谩裹 常州 透额罗。”
《漢語大詞典》:透碧空
曲牌名。见 唐 崔令钦 教坊记
分類:曲牌名
《漢語大詞典》:取透
犹透彻。 宋 朱熹 《致知》:“今既要理会,也须理会取透,莫要半青半黄。”
分類:透彻
《分类字锦》:透背花纱(透背花纱)
宋史食货志明道中减两蜀岁输锦绮绫罗透背花纱三之二
分类:纱罗
《漢語大詞典》:透串
谓由外致内感染。《元典章·吏部六·儒吏》:“验得本尸……委是杖决因风透串,致命身死。”
分類:内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