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选词(選詞)
选用词语。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只是这首诗的命意、选词、格调、体裁,也还不丑。”《新华文摘》1982年第5期:“作者要使读者接受自己想表达的东西,选词造句就必须合乎语法,也就是按照正常人的语言习惯来写。”
《漢語大詞典》:选期(選期)
古时指赴吏部报到听候选用的日期。 明 冯梦龙 《永团圆·报任宁阳》:“本欲给假归省老母,因选期在邇,冀得授职,便可近养了。”
《漢語大詞典》:议才(議才)
选用人才。 宋 王圭 《西上阁门使马怀德可四方馆使英州刺史制》:“ 河 朔劲兵之萃, 瓦桥 极塞之衝,本朝寄之重,则匪议才之易。”
《漢語大詞典》:物任
选用,擢用。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七缪:“志大所以戡物任也,心小所以慎咎悔也。” 南朝 梁 江淹 《拜中书郎谢表》:“仕通物任,官登郎掾。”
分類:选用擢用
《國語辭典》:候补(候補)  拼音:hòu bǔ
等待递补缺额。如:「候补理事」、「每个球队,都有几位候补球员。」《醒世姻缘传》第三九回:「此时正当乏手,等到好年成的时候补去罢。」
《漢語大詞典》:听选(聽選)
明 清 对已授职而等候选用者之称。明史·选举志三:“初授者曰听选,陞任者曰陞迁。”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儒生保辅臣:“至十二月, 蕚 未至,听选监生 钱潮 等又上疏请遣使趣大学士 蕚 还朝,与 璁 共辅政。”清史稿·礼志十一:“﹝ 世祖 崩﹞听选官、监生、吏典、僧道,咸素服赴 顺天府 署,朝夕哭临三日。”
《漢語大詞典》:桥尾(橋尾)
一种猪肉腌制品。选用猪臀部带尾的一块肥瘦间半的肉,加工腌制而成。切片做菜,味香色美。产于 安徽省 定远县 的 炉桥镇 ,故名。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之一:“今日又得桥尾之赐,仍赊酒与儿女共酌之。”
《漢語大詞典》:通调(通調)
统一选用。后汉书·安帝纪:“居乡里有廉清孝顺之称,才任理人者,国相岁移名,与计偕上尚书,公府通调,今得外补。” 李贤 注:“调,选也。”
《漢語大詞典》:错辞(錯辭)
谓说话或作文时选用词句。错,通“ 措 ”。 晋 左思 《魏都赋》:“盖比物以错辞,述清都之闲丽。”
《漢語大詞典》:议柄(議柄)
谓干扰朝廷选用人才之权。柄,指选士用人之权。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下踰其敍,则恐天爵之外通,而机权之门多矣。夫天爵下通,是庶人议柄也;机权多门,是纷乱之原也。”
《漢語大詞典》:挖选(穵選)
谓挖取他人的空缺,使自己提前选用。《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大凡吏员考满,依次选去,不知等上几年;若用了钱,穵选在别人前面,指日便得做官,这谓之‘飞过海’。”
《国语辞典》:席珍待聘  拼音:xí zhēn dài pìn
陈列珍宝于席上,以待人选用。比喻身怀才德,待人聘用。参见「席上之珍」条。如:「他席珍待聘已多时,可惜至今仍未得遇伯乐。」
《国语辞典》:名覆金瓯(名覆金瓯)  拼音:míng fù jīn ōu
形容名声很大,是国家选用的栋梁之材。参见「名动金瓯」条。宋。石孝友〈望海潮。云龙双辅〉词:「更德标银管,名覆金瓯。共看朝天路稳,归拜富民侯。」
《国语辞典》:金瓯藏名(金瓯藏名)  拼音:jīn ōu cáng míng
名声很大,是国家选用的栋梁之才。参见「名动金瓯」条。元。汤式〈一枝花。巍巍九鼎臣套。尾声〉:「金瓯应已藏名讳,麟阁终当绘像仪。」
《国语辞典》:化学治疗法(化学治疗法)  拼音:huà xué zhì liáo fǎ
以化学物质针对病原治疗的方法。所选用的药物对病原有杀灭抑制的作用,但对人体影响较轻。在医院以药物治疗肿瘤、癌症,亦称为化学治疗法,简称为「化学疗法」、「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