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搜简(搜簡,蒐簡)
(1).访求选拔。周书·文帝纪下:“ 魏帝 以 太祖 前后所上二十四条及十二条新制,方为中兴永式……於是搜简贤才,以为牧守令长,皆依新制而遣焉。”
(2).搜查。《东周列国志》第七三回:“庖人献饌,皆从庭下搜简更衣,然后膝行而前,十餘力士握剑夹之以进。”《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一日,场里捆住不曾抖开的麦子不见了二十多个, 季春江 着实查考起来,领了长工到房客家挨门搜简。”
蒐簡:检查。世说新语·政事“若不容置此辈,何以为京都”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 太元 中,外御强 氐 ,蒐简民实, 三吴 颇加澄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武昌起义后清方动态》:“洎入都后,筹计餉需,蒐简军器,无一不形匱絀。”
《漢語大詞典》:辟选(辟選)
对受征召而来的人士加以选拔,授以官职。 汉 蔡邕 《汉太尉杨公碑》:“凡所辟选升诸帝朝者,莫非瑰才逸秀。”
《漢語大詞典》:铨拟(銓擬)
谓选拔人才并拟定官职。金史·完颜守贞传:“陛下即位,復立是科,朝廷宽大,放及百数,诚恐积久不胜銓拟。”
《漢語大詞典》:采甄
选拔录用。《文选·谢灵运〈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殊方咸成贷,微物豫采甄。” 刘良 注:“豫及采録也。甄,録也。”
分類:选拔录用
《国语辞典》:甄用  拼音:zhēn yòng
选拔任用。如:「甄用人才」。
《漢語大詞典》:擢奇
选拔奇才。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故明君勤於招贤,而汲汲於擢奇;导达凝滞,而严防壅蔽。”
《漢語大詞典》:铨擢(銓擢)
选拔起用。晋书·乞伏炽磐载记:“随 傉檀 文武,依才銓擢之。”《宋书·武帝纪》:“四方秀孝,非才勿举,献答允值,即就銓擢。” 唐 王勃 《上吏部裴侍郎启》:“伏见銓擢之次,每以诗赋为先。”
《漢語大詞典》:铨授(銓授)
选拔任命(官吏)。北齐书·高叡传:“ 须拔 进居蝉珥之荣,退当委要之职,自昔以来,实未闻如此銓授。”新唐书·选举志下:“侍中 裴光庭 兼吏部尚书,始作循资格,而贤愚一概,必与格合,乃得銓授。”
《漢語大詞典》:南选(南選)
(1). 唐高宗 时,因 桂 广 交 黔 等地,可选任土人为官,但有时所选不当,于是就派郎官御史为选补使,去选取适当人才,称为南选。参阅唐会要·南选新唐书·选举志下
(2). 金太宗 时,选拔人才,设南北二选。至 海陵王 时,合南北选为一。参阅金史·选举志一
《漢語大詞典》:乙选(乙選)
谓乙科选拔。 元 耶律楚材 《兰仲文寄诗二十六韵勉和以谢之》:“科名擢乙选,制策肯宸衷。”
分類:乙科选拔
《漢語大詞典》:预考(預考)
指正式考试之前进行的考试。在预考中选拔参加正式考试的人员。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安公子 已是一甲三名,授过职的,例应预考,便早晚用起功来。”
《漢語大詞典》:真选(真選)
经过选拔的真才。 宋 曾巩 《湘寇》诗:“ 祝良 、 张侨 乃真选, 李瑑 道古徒为擒。”
分類:选拔
《漢語大詞典》:改试(改試)
指改变选拔官吏的考核办法。 汉 张衡 《论举孝廉疏》:“自初举孝廉,到今二百年,必先孝行,行有餘力,乃艸文法耳。今詔书一以能诵章句结奏案为限,虽有至孝,不当其科……自改试以来,累有妖星震裂之菑,是天意不安於此法故也。”
《漢語大詞典》:升造
古代选拔、培养人才的一种方法。谓使俊秀之士升入国学继续培养,以成就其才德。语本礼记·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升於司徒者不征於乡,升於学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 陈澔 集说:“造者,成也。言成就其才德也。” 梁启超 《〈变法通议〉自序》:“学校升造之法,变为荐辟,荐辟变为九品中正,九品中正变为科目,上下千岁,无时不变。”
《漢語大詞典》:选推(選推)
选拔推举。 南朝 梁 江淹 《赐赦交州诏》:“其股肱文武,详材选推;并遣大使,宣扬朝旨。”
分類:选拔推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