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铁脚诡寄(鐵脚詭寄)
指 明 代 浙江 富民为逃避徭役而将田产假托在亲邻、佃仆名下的一种手段。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非民风:“先是命户部覈实天下土田,而两 浙 富民畏避差役,往往以田产诡寄亲邻佃僕,谓之铁脚诡寄。”明史·食货志一:“ 明太祖 即帝位,遣 周铸 等百六十四人,覈 浙西 田亩、定其赋税。復命户部覈实天下土田。而两 浙 富民畏避徭役,大率以田产寄他户,谓之铁脚诡寄。”
《漢語大詞典》:逃比
逃避催征赋税。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徵》:“以比较而论,倚恃衣冠,未便以抗延拘究;奸顽逃比,犹思以藉託求宽。”
《漢語大詞典》:逃佃
指佃农逃避交纳地租。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部第七章:“咱们这儿贷粮贷款你不要,你可把一家老小送上船,这不是存心逃佃吗?”
《漢語大詞典》:逃汇(逃匯)
谓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逃避国家银行或海关监督,将应该售给国家的外汇私自转让、买卖或存放国外等。《新华月报》1952年第5期:“他们集团走私,逃汇套汇。”
《漢語大詞典》:逃会(逃會)
逃避会议。《新华半月刊》1960年第21期:“在停战谈判中, 美 帝国主义蛮横无理,阻挠破坏,拒绝协商,一再逃会。”
分類:逃避会议
《國語辭典》:逃婚  拼音:táo hūn
逃避婚约。指议定婚约的某一方不愿履行婚约,而有逃避的行为。如:「轻率订定婚约而后逃婚,对双方都是种伤害。」
《國語辭典》:逃漏  拼音:táo lòu
逃脱、遗漏。如:「她就查缉逃漏及清理欠税的办理情形,向部会首长简报。」
《漢語大詞典》: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
强调自作的罪孽,无法逃避惩罚。书·太甲中:“欲败度,纵败礼,以速戾于厥躬。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孟子·公孙丑上:“《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國語辭典》:一瞑不视(一瞑不視)  拼音:yī míng bù shì
语本《战国策。楚策一》:「有断脰决腹,壹瞑而万世不视。」指眼睛一闭,不再睁开。比喻死亡。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五。姑妄听之一》:「则是二人者,天上人间,会当相见,定非一瞑不视者矣。」
《国语辞典》:漏网之鱼(漏网之鱼)  拼音:lòu wǎng zhī yú
比喻侥倖逃避法律制裁的人。明。张景《飞丸记》第一三出:「著城门上盘诘火速,城外快张榜牍,分付乡村市镇著实挨捉,他道是漏网之鱼,我视他兀上之肉。」亦比喻惊慌逃离危险的人。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他两个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似漏网之鱼。」也作「漏网游鱼」、「漏网鱼」。
《国语辞典》:禽奔兽遁(禽奔兽遁)  拼音:qín bēn shòu dùn
遁,逃避。禽奔兽遁指禽兽竞相奔走逃避。形容人慌忙走避。宋。苏洵〈审势〉:「及其后世失德,而诸侯禽奔兽遁,各固其国,以相侵扰,而其上之人卒不悟。」
《国语辞典》:避色如避雠(避色如避雠)  拼音:bì sè rú bì chóu
躲避女色如逃避仇敌一般。《事林广记。前集。卷九。人事类。警世格言。飬生警语》:「避色如避雠,避风如避箭。莫吃空心茶,莫餐申后饭。」《西游记》第二○回:「哥啊,你不曾闻得『避色如避雠,避风如避箭』哩!我们躲一躲,也不亏人。」
《国语辞典》:罪无可逭(罪无可逭)  拼音:zuì wú kě huàn
罪刑无法逃避。如:「此一凶手作案手段十分残酷,罪无可逭,应处以重刑。」
分类:罪刑逃避
《国语辞典》:丑媳妇总得要见公婆(丑媳妇总得要见公婆)  拼音:chǒu xí fù zǒng děi yào jiàn gōng pó
(谚语)比喻事情无法永远逃避或隐瞒,终究是要去面对解决的。《官场现形记》第一六回:「丑媳妇总得要见公婆的,索性我自己招罢!」
《国语辞典》: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拼音:shì fú bù shì huò,shì huò duǒ bù guò
(谚语)比喻福祸皆命定,灾祸来临时是无法逃避的。如:「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你必须勇于面对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