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蹒躄(蹣躃)
退缩旋转貌。
分類:退缩旋转
《漢語大詞典》:挠沮(撓沮)
(1).屈从退缩。旧唐书·孝友传·崔沔:“ 沔 为人舒缓,訥於造次,当官正色,未尝挠沮。”
(2).阻挠;阻止。明史·周弘祖传:“事涉内庭,輒见挠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任秀:“ 张 中夜醒,觉 秀 不在舟;闻骰声,心知之,因诣邻舟,欲挠沮之。”
《漢語大詞典》:谦惮(謙憚)
因畏惧而退缩不前。新唐书·姚崇传:“它宰相畏帝威决,皆谦惮,唯独 崇 佐裁决,故得专任。”
分類:畏惧退缩
《国语辞典》:浴血奋战(浴血奋战)  拼音:yù xuè fèn zhàn
不畏牺牲,极力战斗,虽全身是血,仍不退缩。形容战况惨烈,奋战到底。
《國語辭典》:义无反顾(義無反顧)  拼音:yì wú fǎn gù
本著正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如:「民意代表应为弱势族群发声,济弱扶倾,义无反顾。」也作「义不反顾」。
《國語辭典》:知难而退(知難而退)  拼音:zhī nán ér tuì
本指作战时随机应变,遇形势不利则退却。《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后泛指行事遇到困难退缩不前或应伺机退却。唐。皇甫湜 答李生第二书:「夫无难而退,谦也;知难而退,宜也,非谦也。」宋。杨万里 答本路安抚张尚书:「某不才多病之身,一生寡偶,几覆车于太行,沉舟于吕梁,知难而退,弃官九载。」
《漢語大詞典》:玩缩(玩縮)
玩忽职守,临阵退缩。 明 阮大铖 《燕子笺·防胡》:“如有玩缩,军法重处。”
《國語辭典》:望而却步(望而卻步)  拼音:wàng ér què bù
看见了危险或力所不及的事,就退却不前。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七:「今藏园、瓯北两才子诗,斗险争新,余望而却步。」
《漢語大詞典》:畏刀避箭
比喻遇战事退缩不前。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我养军千日,用军一时。空有满朝文武,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都是些畏刀避箭的!”
分類:战事退缩
《國語辭典》:畏缩不前(畏縮不前)  拼音:wèi suō bù qián
畏惧怯懦,不敢前进。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一。梅圣俞》:「唐介始弹张尧佐,谏官皆上疏;及弹文彦博,则吴奎畏缩不前。」也作「畏葸不前」。
《国语辞典》:周旋到底  拼音:zhōu xuán dào dǐ
坚持对抗到底而不退缩。如:「所谓『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为了面子,我一定要和他周旋到底。」
《国语辞典》:勇猛直前  拼音:yǒng měng zhí qián
奋力向前,毫不退缩。
《国语辞典》:打倒褪  拼音:dǎ dào tùn
向后退缩。《醒世姻缘传》第八○回:「狄希陈听见这话,就打倒褪。」
《國語辭典》:打退堂鼓  拼音:dǎ tuì táng gǔ
1.古代县官退堂击鼓。《荡寇志》第二四回:「天锡随著那承局参见了,递上由册摺子,贺太平看了,打退堂鼓。」
2.比喻放弃、半途而废。《官场现形记》第五七回:「如今听说要拿他们作出头的人,早已一半都打了退堂鼓了。」
《漢語大詞典》:蹴缩(蹴縮)
退缩,消散。古文苑·黄香〈九宫赋〉:“即蹴缩以櫢檽,坎烻援以渞煬。” 章樵 注:“震巽,二宫也。巽,六阳之地,羣阴退缩。震,居正东,木之旺方。櫢檽,木之茂盛也。”
分類:退缩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