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争求
(1).竞相追求。墨子·公孟:“譬若美女,处而不出,人争求之。”通典·选举三:“不论课考或歷时未改,便倾耳而听,企踵而覩,争求冒进,不顾廉耻。”
(2).争取。 邹韬奋 《萍踪忆语》十六:“反动的力量是很坚强的,对于劳工阶级争求权利的种种表现,当然是用尽方法来压制的。” 郭沫若 《沸羹集·新文艺的使命》:“现代 中国 是从帝国主义与封建统治的双重衡厄之下挣扎起来,争求着她的独立生存,自由平等的。”
分類:争取追求
《漢語大詞典》:责有(責有)
追求实有的形态。文选·陆机〈文赋〉:“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 李周翰 注:“责,求也。文章率自虚无之中以求其象。”
《漢語大詞典》:趣时(趣時)
(1).谓努力与当时的形势、环境及条件相适应。易·繫辞下:“变通者,趣时者也。” 宋 王安石 《进熙宁编敕表》:“於趣时治世,则粗救抏弊之实;以方古垂后,则或俟新美之才。” 章炳麟 《定复仇之是非》:“盖文明即时尚之异名,崇拜文明,即趣时之别语。”
(2).抓紧时机;及时。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耕田:“《氾胜之书》曰:‘凡耕之本,在於趣时。’”
(3).追求时鲜物品。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今熟食徧列,殽施成市,作业堕怠,食必趣时。”
《漢語大詞典》:伏节(伏節)
犹言殉节。指为维护某种事物或追求理想而死。汉书·刑法志:“於是师旅亟动,百姓罢敝,无伏节死难之谊。”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 余 颠沛殞毙,杀身济君。其下司徒,署 余 孙 伦 吏,使蒙伏节之报。” 唐 陈子昂 《为金吾将军陈令英请免官表》:“﹝五人﹞皆伏节尽忠,身死王事。”
《漢語大詞典》:俗心
追求利禄名位等的世俗的心志。 北周 庾信 《拟咏怀》诗之一:“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
《漢語大詞典》:从物(從物)
(1).谓追求物质享受或功名富贵。荀子·哀公:“日选择於物,不知所贵,从物如流,不知所归。” 杨倞 注:“为外物所诱荡而不返也。”后汉书·周磐传:“昔 方回 、 支父 嗇神养和,不以荣利滑其生术。吾亲以没矣,从物何为?” 宋 秦观 《和渊明〈归去来辞〉》:“内取足於一身,復从物兮何求!”
(2).顺从自然。管子·内业:“是故圣人与时变而不化,从物而不移。”列子·汤问:“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
《漢語大詞典》:驱驱(驅驅)
亦作“駈駈”。
(1).策马奔驰。《韩诗外传》卷九:“ 孔子 行,闻哭声甚悲, 孔子 曰:‘驱驱,前有贤者。’” 宋 范成大 《次韵汪仲嘉尚书喜雨》之一:“吏役驱驱骑马滑,何如欹枕闭门中。”
(2).奔走辛劳。《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如此富贵多般,早是累生修种,何得於此终日驱驱,求甚事意?”《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迴乾就湿最艰难,终日駈駈更不闲。” 宋 柳永 《定风波》词:“念荡子,终日驱驱,争觉乡关转迢递。”刘知远诸宫调·知远走慕家庄沙陀村入舍:“波波漉漉,驱驱般飢寒怎过遣?”
(3).努力追求貌。《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读曲歌五十八》:“非欢独慊慊,儂意亦驱驱。” 唐 杜甫 《赠蜀僧闾丘师兄》诗:“漠漠世界黑,驱驱争夺繁。”
《漢語大詞典》:正求
对正道的追求。荀子·解蔽:“岂不蔽于一曲而失正求也哉。”
分類:正道追求
《漢語大詞典》:侥觊(僥覬)
侥幸觊觎。谓以侥幸的心理追求得到某种利益。 宋 范仲淹 《上资政晏侍郎书》:“然献言之初,或有所赏,於是浮浅侥覬之辈,争为烦言。” 宋 苏轼 《乞常州居住表》:“岂敢復以迟暮为叹,更生侥覬之心?”
《漢語大詞典》:趋末(趨末)
亦作“趍末”。
(1).追求细枝末节。汉书·礼乐志:“夫奢泰则下不逊而国贫,文巧则趍末背本者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今世相承,趋末弃本,率多浮艷。”
(2).指从事、趋尚工商业。汉书·成帝纪:“乡本者少,趋末者众。”汉书·东方朔传:“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 颜师古 注:“末谓工商之业。” 宋 王安石 《风俗》:“趋末之民,巧伪未尽抑。”
《漢語大詞典》:驰求(馳求)
奔走追求。《坛经·机缘品》:“莫学驰求者,终日説菩提。”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世儒惟不知此,舍心逐物,将格物之学错看了,终日驰求於外,只做得箇义袭而取。”
分類:奔走追求
《漢語大詞典》:鱼千里(魚千里)
(1).谓鱼游千里。典出《关尹子·宇》:“以盆为沼,以石为岛,鱼环游之,不知其几千万里而不穷也。” 宋 黄庭坚 《追和东坡题李亮功〈归来图〉》:“小池已筑鱼千里,隙地仍栽芋百区。”
(2).比喻徒然无益地追求不止或追逐不舍。 宋 黄庭坚 《戏作林夫人欸乃歌》之二:“从师学道鱼千里,盖世成功黍一炊。” 宋 陆游 《闻雨》诗:“不悟鱼千里,终归貉一丘。”
《漢語大詞典》:趋名(趨名)
追求声名。列子·杨朱:“老子曰:‘名者实之宾’,而悠悠者,趋名不已。” 唐 王观 《早行》诗:“趋名与趋利,行役几时休。”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八·朝鲜采风录:“浮海知今是,趋名悟昨非。”
分類:追求声名
《漢語大詞典》:远名(遠名)
声名的远播。 唐 韩愈 《唐故江西道观察使王公神道碑铭》:“敷 文帝 阶,擢列侍从,以忠远名,有直有讽。”
不追求声名。 宋 宋祁 《冯侍讲行状》:“公一无建白者,其远名若此。”明史·刘大夏传:“居官以正己为先,不独当戒利,亦当远名。”
《國語辭典》:趁逐  拼音:chèn zhú
追随。宋。吴礼之〈瑞鹤仙。风传秋信至〉词:「忍都将、有限光阴萦绊,趁逐无穷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