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67,分38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迹象
美迹
垂迹
浮迹
血迹
沈迹
道迹
近迹
著迹
末迹
屈迹
遐迹
迹印
迹微
同迹
《國語辭典》:迹象(跡象)  拼音:jī xiàng
可供追寻查探的线索、现象。如:「根据种种迹象显示,他有重大涉案嫌疑。」《孽海花》第三五回:「袁尚秋的〈安舫簃〉,自我作古,戛戛独造,也有求生求新的迹象。」
《骈字类编》:美迹
隋书高祖纪芳风美迹歌颂独存美王勃字文德阳宅秋夜山亭宴序星驰一介留 迹于芳亭云委八行抒劳思于彩笔
《漢語大詞典》:垂迹(垂跡)
佛教谓佛、菩萨从本体上示现种种化身,济度众生。 晋 僧肇 《注〈维摩经〉序》:“幽关难启,圣应不同,非本无以垂跡,非跡无以显本,本跡虽殊,而不思议一也。”
《漢語大詞典》:浮迹(浮跡)
飘泊不定的行踪。 唐 孟郊 《同年春宴》诗:“浮跡自聚散,壮心谁别离。”
《國語辭典》:血迹(血跡)  拼音:xiě jī
血液滴落或沾附于各种物体上的痕迹。通常可据以侦断刑案。《三国演义》第二○回:「微露素绢,隐见血迹。」《初刻拍案惊奇》卷六:「便有个把好事的人盘问他起来,口里含糊,满牙关多是血迹。」
分類:留下痕迹
《漢語大詞典》:沈迹(沈跡)
亦作“沉跡”。 隐迹;匿迹。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赫矣 高祖 ,肇载天禄,沉跡中乡,飞名帝録。”
分類:隐迹匿迹
《漢語大詞典》:道迹(道跡)
亦作“道蹟”。
(1).道家的教义。《南史·顾欢传》:“佛跡光大,宜以化物。道跡密微,利用为己。” 唐 郝处俊 《僧道拜君亲议状》:“窃闻道迹希微,立言资於黼帝;释教虚寂,垂法依於国王。”
(2).道家的事业。 唐 王绍宗 《兄元宗口授铭》序:“外姻密友,凭真考行,强号曰 太和先生 ,庶追道跡,先众妙也。”
见“ 道跡 ”。
《韵府拾遗 陌韵》:近迹(近迹)
梁书何点传又敕点弟胤曰心游物表不滞近迹脱落形骸寄之远理
《国语辞典》:著迹(著迹)  拼音:zháo jī
留下痕迹。
分类:留下痕迹
《漢語大詞典》:末迹
(1).喻晚年。文选·陆机〈叹逝赋〉:“解心累於末迹,聊优游以娱老。” 李善 注:“末迹,喻老。”
(2).次要的事。 清 管同 《〈方植之文集〉序》:“性命修于身,勋业皆其末迹也。” 王闿运 《御夷论一》:“和战者,政教之末迹;諍议者,谋国之下道。”
分類:次要晚年
《漢語大詞典》:屈迹(屈跡)
亦作“ 屈跡 ”。 犹屈身。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 梁武 ﹞博通群籍而让齿乎一卷之师,劒气凌云而屈迹於万夫之下。” 唐 张读 《人虎传》:“ 徵 性疏逸,恃才倨傲,不能屈跡卑僚,尝鬱鬱不乐。”新五代史·赵犨传:“然 犨 阴识 太祖 必成大事,乃降心屈迹,为自託之计。” 金 王若虚 《王氏先茔之碑》:“未冠失怙,迫於家累,屈跡刀笔中。”
分類:屈身
《國語辭典》:遐迹(遐跡)  拼音:xiá jī
前人的事迹。汉。扬雄河东赋〉:「轶五帝之遐迹兮,蹑三皇之高踪。」
《漢語大詞典》:迹印
痕迹。 巴金 《电》三:“我也知道过去的生活在一个人的心灵上留下的迹印是很难消灭的。” 巴金 忆·忆:“那许多被我爱过的生命在我的心上刻划了那么深的迹印,我能够把他们完全忘掉么?”
分類:痕迹
《韵府拾遗 微韵》:迹微(迹微)
富珠哩翀诗忠文峨眉英始也迹甚微
《韵府拾遗 陌韵》:同迹
宋书顾觊之传忘生而生逾全遗神而神弥畅若玉门犁丘盖同迹于人故同人有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