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6,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迷目
迷妄
迷迭
迷醉
迷向
迷梦
颠迷
迷蝴蝶
迷恋
狂迷
迷闷
迷断
迷风
天迷
捉迷藏
《漢語大詞典》:迷目
使人看不清楚。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荆公 先到书房,见柱上所贴诗稿,经年尘埃迷目。”
分類:看不清
《漢語大詞典》:迷妄
暗于事理;虚诞荒谬。管子·山权数:“此使君不迷妄之数也。” 明 刘元卿 《贤奕编·仙释》:“今之言禪者,好为隐语以相迷,大言以相胜,使学之者悵悵然,益入於迷妄。”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正信不立,又乌从比较而知其迷妄也。”
《漢語大詞典》:迷迭
常绿小灌木。有香气,佩之可以香衣,燃之可以驱蚊蚋、避邪气,茎、叶和花都可提取芳香油。原产 南欧 ,后传入我国。 三国 魏 曹丕 《迷迭香赋》序:“余种迷迭于中庭,嘉其扬条吐香,馥有令芳。” 清 王开沃 《虞美人》词:“緑杨枝外沉沉漏,迷迭消金兽。”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迷迭香
《國語辭典》:迷醉  拼音:mí zuì
极度的沉醉。如:「他迷醉于书中世界,堪称书痴。」
《漢語大詞典》:迷向
迷失方向。 南朝 梁简文帝 《经琵琶峡诗》:“还瞻已迷向,直去復疑前。” 陈毅 《过旭角》诗:“红日指路不迷向,彩带金桥坚且强。”
分類:迷失方向
《國語辭典》:迷梦(迷夢)  拼音:mí mèng
沉迷不切实际的梦想。如:「与其尽作著千古的迷梦,不如及时努力。」
《漢語大詞典》:颠迷(顛迷)
昏乱迷惑。 宋 苏舜钦 《符瑞》:“予惧后世拘 子厚 之作,弃天弗徵,背大道以自任,颠迷无从,靡所法则。” 宋 朱淑真 《阻雨》诗:“慳风涩雨颠迷甚,十日春无一日晴。” 明 徐渭 《启诸南明侍郎》:“某生来蠢躁,动则颠迷。”
分類:昏乱迷惑
《漢語大詞典》:迷蝴蝶
典出庄子·齐物论:“昔者 庄周 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 周 也。俄然觉,则蘧蘧然 周 也。不知 周 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 周 与?”后因以“迷蝴蝶”指迷幻的梦境。 唐 李商隐 《锦瑟》诗:“ 庄生 晓梦迷蝴蝶, 望帝 春心託杜鹃。”亦省作“ 迷蝶 ”。 明 陈与郊 《文姬入塞》:“玉帐貂裘,倘亦有 并州 故乡之意,早难道 邯郸 唤醒还迷蝶?”
分類:指迷梦境
《國語辭典》:迷恋(迷戀)  拼音:mí liàn
酷好事物进而入迷难舍。《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尘世纷嚣,有何好处?虽可以济人利物,只怕为欲火所烧,迷恋起来,没人指引回头。」《文明小史》第二三回:「如今怕他迷恋,只有趁早上船。」
《國語辭典》:狂迷  拼音:kuáng mí
极为迷恋。宋。晁端礼 洞仙歌。眼来眼去词:「奈何我已狂迷,怎肯乾休,情深后、不免求告。」宋。石孝友 行香子。你也娇痴词:「你也娇痴,我也狂迷。望今生、永不分离。」
《漢語大詞典》:迷闷(迷悶)
(1).昏迷;神志不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室前盘石上,行罗十瓮,中悉是饼银。采伐遇之,不得取。取必迷闷。”北齐书·儒林传·权会:“ 会 亦不觉堕驴,因尔迷闷,至明始觉。” 唐 牛僧孺 《玄怪录·齐推女》:“ 李氏 妻如空中坠地,初甚迷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念秧:“今夜旅舍,悮同念秧者宿,惊惕不敢交睫,遂致白昼迷闷。”
(2).迷茫,难以辨清。 唐 无名氏 《补江总白猿传》:“出门山险,咫尺迷闷,不可寻逐。”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三:“就是船上也是污泥痰秽,烟气迷闷。”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远望三五村落,烟雨迷闷,一片秋原寥落的光景。”
《漢語大詞典》:迷断(迷斷)
犹迷失。 清 蒲松龄 《襄城李璞园先生遥寄佳章愧无以报作此奉答聊托神交之义云尔》诗:“惟倚南云送北雁,梦中迷断 襄城 途。”参见“ 迷失 ”。
分類:迷失
《國語辭典》:迷失  拼音:mí shī
1.迷惑而无法分辨。《晋书。卷七八。列传。陶回》:「峻果由小丹杨经秣陵,迷失道,逢郡人,执以为乡导。」《文明小史》第四回:「不料多走了路,迷失路途,不忙问怎的。」
2.丢掉、失去。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等孩儿长大时年,交付他收执依然,遮莫杀颠沛流离,休迷失水木根源。」《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小的妻子久为杨化冤魂所附,真性迷失。」
《漢語大詞典》:迷风(迷風)
谓奢靡的风气。 唐 司空图 《成均讽》:“而大璞久雕,迷风益扇;浮音薄思,雅曲沉英。”
分類:奢靡风气
《骈字类编》:天迷
魏书邢峦传从征汉北峦在新野后至高祖曰伯王天迷其心鬼惑其虑守危邦固迷主乃至如此峦曰新野既摧众城悉溃唯有伯玉不识危机平殄之辰事在旦夕
《國語辭典》:捉迷藏  拼音:zhuō mí cáng
1.一人蒙住眼睛,摸索捉他身边来回躲避的人的游戏。唐。元稹 杂忆诗:「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说郛。卷三一。致虚杂俎》:「玄宗与玉真恒于皎月之下,以锦帕裹目,在方丈之间互相捉戏,……谓之捉迷藏。」也称为「躲猫猫」、「躲迷藏」、「捉盲盲」。
2.比喻言语、行为拐弯抹角,故意使人难以捉摸。如:「你到底想做什么,直说好了,别跟我捉迷藏!」也称为「躲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