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6,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迷楼
人迷
迷方
沉迷
迷藏
群迷
沈迷
迷云
迷阳
梦迷
花迷
迷花
迷濛
迷漫
迷惑
《國語辭典》:迷楼(迷樓)  拼音:mí lóu
1.隋炀帝建筑的宫殿。故址在江苏省江都县治西北七里。建筑富丽,穷极工巧。相传一入此楼,往往终日不得出,故称为「迷楼」。
2.借指类似迷楼的建筑物。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六出:「短短春衫双卷袖,调筝花里迷楼。」清。王士祯 浣溪沙。北郭青溪词:「香魂零落使人愁,澹烟芳草旧迷楼。」
《韵府拾遗 齐韵》:人迷
苏轼诗禅师吟绝后千古指人迷
分类:人迷
《漢語大詞典》:迷方
(1).迷失方向。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一:“南国有儒生,迷方独沦误。” 黄节 补注:“ 胡枕泉 曰:‘方,犹道也。’……此言迷道独沉沦谬误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虽有通才,迷方告控。” 周振甫 注:“ 唐 写本‘告’作‘失’。迷失方向,失去控制。” 唐 韩愈 《秋怀诗》之六:“丧怀若迷方,浮念剧含梗。”旧五代史·世袭传二·钱元瓘:“白昼如雾, 吴 师迷方,遂败之。”
(2).佛教语。指令人迷惑的境界;迷津。 唐 李白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诗:“玉毫如可见,于此照迷方。” 唐 皎然 《晚春寻桃源观》诗:“全觉此身离俗境,玄机亦可照迷方。” 明 梅鼎祚 《玉合记·缘合》:“小妮唤名 慧月 ,生来有些劣撇,替人指点迷方,自己积成寃孽。”
《國語辭典》:沉迷  拼音:chén mí
沉醉迷恋。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沉迷猖獗,以至于此。」《文明小史》第二三回:「若是偶然戏耍,原不要紧,至于沉迷不返,岂是我们学生所当做的?」
《國語辭典》:迷藏  拼音:mí cáng
隐居不出。宋。魏了翁 鹧鸪天。月落星稀露气香词:「买花移竹且迷藏,九重阊阖开黄道,未信低回两鬓霜。」
《漢語大詞典》:群迷
佛教语。谓迷失本性的众生。《观经玄义分》:“羣迷性隔,乐欲不同。”《大日经疏》二:“追羣迷,出于火宅。”
《漢語大詞典》:沈迷
亦作“沉迷”。
(1).专心致志。 汉 刘桢《杂诗》:“沉迷簿领书,回回自昏乱。”
(2).深深地迷惑、迷恋。 南朝 梁 丘迟 《与陈伯之书》:“沉迷猖獗,以至於此。” 清 侯方域 《与槁木大师书》:“僕邇来世网已深,沉迷万状。” 瞿秋白 《文艺杂著·猪八戒》:“你这畜生,怎么如此沉迷不悟!”
《漢語大詞典》:迷云(迷雲)
谓知觉迷惘,如蒙云雾。《楞严经》卷四:“惟愿如来,宣流大慈,开我迷云。” 唐 王勃 《释迦佛赋》:“目容修广於青莲,寒生定水;毫相分明於皓月,照破迷云。”
《漢語大詞典》:迷阳(迷陽)
无所用心;诈狂。《庄子·人间世》:“迷阳迷阳,无伤吾行。” 郭象 注:“迷阳,犹亡阳也。亡阳任独,不荡於外,则吾行全矣。” 成玄英 疏:“迷,亡也;阳,明也……宜放独任之无为,忘遣应物之明智。”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迷阳,伏阳也,言诈狂。”一说,谓有刺的小灌木。 王先谦 集解:“谓棘刺也,生於山野,践之伤足,至今吾 楚 舆夫遇之犹呼迷阳踢也。” 金 党怀英 《寄贾因叔》诗:“鶉居鷇食两迷阳,四十犹贪桂子香。” 清 钱谦益 《恭谒孔林先圣庙一百韵》:“累紲吾穷矣,迷阳遂已而。” 清 黄遵宪 《放歌》:“迷阳迷阳伤吾足,岂能絶漠渡磧远勒《燕然铭》。” 鲁迅 《集外集拾遗·秋夜有感》:“ 望帝 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
《高级汉语词典》:梦迷
梦后刚醒,尚未完全摆脱梦境
《骈字类编》:花迷
唐 李德裕 述梦诗四十韵 花迷瓜步暗,石固蒜山牢。
唐 李商隐 饮席戏赠同舍 洞中屐响省分携,不是花迷客自迷。
宋 柳永 两同心 其二 忆当时酒恋花迷,役损词客。
《漢語大詞典》:迷花
(1).迷恋花草。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千巖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2).比喻迷恋女色。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在上都里贪欢趣,镇日家耽酒迷花。” 元 梵琦 《列名净土诗·娼》:“从古娼人到处家,不惟恋酒更迷花。”《水浒传》第二五回:“恋色迷花不肯休,机谋只望永绸繆。”
《漢語大詞典》:迷濛
形容烟雾迷漫,景物模糊。 宋 翁元龙 《江城子》词:“月帘櫳,影迷濛。”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二:“四山云气迷濛。”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那夜是阴历初六……银汉间薄雾迷蒙。”
《國語辭典》:迷漫  拼音:mí màn
漫天漫地,茫茫一片。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每一巨弹坠地,则火光迸裂,烟燄迷漫。」
《國語辭典》:迷惑  拼音:mí huò
1.不明事理、胸无所主。《荀子。大略》:「故民迷惑而陷祸患,此刑罚之所以繁也。」《史记。卷三九。晋世家》:「周厉王迷惑暴虐,国人作乱。」
2.无法弄清楚。《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3.使人迷惑。《庄子。盗蹠》:「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