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诳耀(誑耀,誑燿)
亦作“ 誑燿 ”。欺骗迷惑。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 博 常欲誑耀 淮南王 ,即具记 房 诸所説灾异及召见密语,持予 淮南王 以为信验。”汉书·元后传:“ 莽 日誑燿太后,言辅政致太平,羣臣奏请尊 莽 为 安汉公 。”资治通鉴·汉平帝元始四年:“ 莽 虽专权,然所以誑耀媚事太后,下至旁侧长御,方故万端,赂遗以千万。”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长素 徒以詔旨美谈,视为实事,以此誑燿天下,独不读 刘知几 《载文》之篇乎?”
分類:欺骗迷惑
《漢語大詞典》:迷坠(迷墜)
犹言迷惑颠坠。 南朝 梁 江淹 《始安王拜征虏将军南兗州刺史章》:“绚服腾炤,懋册凝芬,夤对迷坠,惭泣交集。” 胡之骥 注:“迷坠,犹《左传》所谓‘陨越於下’也。”按,“陨越於下”,见左传·僖公九年
分類:迷惑
《國語辭典》:迷魂阵(迷魂陣)  拼音:mí hún zhèn
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陷阱。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一折:「怎待咱好姻缘,生折做断头香,休想道泼烟花再打入迷魂阵。」《镜花缘》第九○回:「小春道:『……自从「戍鼓连宵振」一连几十句,闹的糊里糊涂,只怕还是迷魂阵哩。』融春道:『上文明明说著妖氛幻境,如何不是迷魂阵?』」
《國語辭典》:迷药(迷藥)  拼音:mí yào
使用后引起麻醉或昏睡的药物,如第三级毒品FM2。如:「这犯人的手法,就是将迷药下在被害人的饮料中。」
《漢語大詞典》:魅人
(1).被精怪迷住的人。 唐 元稹 《古社》诗:“唯有空心树,妖狐藏魅人。” 唐 元稹 《古社》诗:“狐死魅人醒,烟消坛墠存。”
(2).迷惑人。 宋 洪迈 《夷坚丁志·蛇妖》:“蛇最能为妖,化形魅人。”
(3).迷人,吸引人。 茅盾 《子夜》二:“一切这些魅人的名词,显得格外响亮。” 艾青 《双尖山》诗:“而最魅人的花朵,却开在悬岩的边沿。”
《漢語大詞典》:佯动
以假象蒙骗和迷惑敌人的作战行动。主要方法有以退为进、以守为攻、张虚隐实、声东击西等。
《漢語大詞典》:营信(營信)
谓受迷惑而相信。汉书·叙传下:“季末淫祀,营信巫史。”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邓展 曰:“营,惑也。”
分類:迷惑相信
《漢語大詞典》:营罔(營罔)
迷惑欺骗。新唐书·王璵传:“营罔天听,负抱粢糈。”新唐书·韦思谦传:“ 思谦 为辩其枉,因言 仁会 营罔陷人不测者,词旨详畅,帝善之。”
分類:迷惑欺骗
《漢語大詞典》:疑帜(疑幟)
为迷惑敌人而虚设的旗帜。新唐书·王雄诞传:“ 子通 以精兵保 独松岭 , 雄诞 遣将 陈当 率千兵出不意,乘高蔽崦,张疑帜,夜缚炬于树,徧山泽。”宋史·忠义传三·李彦仙:“尝略地至 青涧 ,猝遇 金 人,众愕眙, 彦仙 依山植疑帜,徐据柳林,解甲自如。”明史·沐英传:“乃帅诸军严陈,若将渡者。而奇兵从下流济,出其陈后,张疑帜山谷间,人吹一铜角。”
《漢語大詞典》:迷惶
迷惑惶恐。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神泰逢》:“天气是动, 孔甲 迷惶。” 茅盾 《子夜》十二:“靠在藤椅背上的 吴少奶奶 仰脸迷惶地望着天空的星。” 茅盾 《青年苦闷的分析》:“你为此审慎,为此迷惶,为此而痛感生命之力无从发泄,而感苦闷。”
分類:迷惑惶恐
《漢語大詞典》:迷弄
迷惑作弄。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江苏·上海风俗琐记》:“传云三槐系缢死阴魂,能迷弄世人。”
分類:迷惑作弄
《漢語大詞典》:违惑(違惑)
错乱迷惑。 汉 董仲舒 《士不遇赋》:“鬼神之不能正人事之变戾兮,圣贤亦不能开愚夫之违惑。”
分類:错乱迷惑
《國語辭典》:伪装(偽裝)  拼音:wèi zhuāng
为达某种目的,隐藏真实情况所实施的变装、隐蔽等作业。
《漢語大詞典》:形兵
指制造假象来迷惑敌人的一种战术。孙子·虚实:“故形兵之极,至於无形。” 清 唐甄 潜书·五形:“有游兵以扰之,有缀兵以牵之,有形兵以疑其目,有声兵以疑其耳。”
《漢語大詞典》:炫俗
迷惑世俗。 罗惇曧 《文章源流》:“管子,题 房玄龄 注,唐书·艺文志有 尹知章 注管子三十卷,无 玄龄 ,则管子碻为 尹 注,后人以 知章 人微, 玄龄 名显,故改题以衒俗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