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颠乱
颠倒错乱
《漢語大詞典》:迷瞀
亦作“ 迷騖 ”。 犹迷乱。后汉书·宦者传论:“然真邪并行,情貌相越,故能回惑昏幼,迷瞀视听。” 李贤 注:“瞀,乱也。” 清 顾炎武 《孝陵图》诗:“一一费搜寻,涉目仍迷瞀。”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以非常之政术,增庸众之迷骛。”
分類:迷乱
《漢語大詞典》:谬惑(謬惑)
荒谬迷乱。三国志·魏志·王凌毌丘俭等传论:“ 钟会 精练策数,咸以显名,致兹荣任,而皆心大志迂,不虑祸难,变如发机,宗族涂地,岂不谬惑邪!” 清 方东树 《〈切问斋文钞〉书后》:“窃见诸贤之作,其陈义经物,论议可取者固多矣;而浅俗之词,谬惑之见亦不少。”
分類:荒谬迷乱
《漢語大詞典》:爽惑
迷乱失常。列子·黄帝:“焦然肌色皯黣,昏然五情爽惑。” 宋 范成大 《问天医赋》:“躁为嚣呼,静为爽惑。”
《漢語大詞典》:闇惑
昏昧迷乱。战国策·秦策三:“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姦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闇惑,无与照姦。”韩非子·难言:“此十数人者,皆世之仁贤忠良有道术之士也,不幸而遇悖乱闇惑之主而死。”
分類:昏昧迷乱
《漢語大詞典》:迷悖
迷乱悖逆。晋书·愍怀太子遹传:“伤其迷悖,又早短折。”
分類:迷乱悖逆
《漢語大詞典》:炫视(炫視)
目光迷乱。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孔广森》:“特以腐儒炫视,易谬驪黄;末士明经,原求青紫。”
分類:目光迷乱
《漢語大詞典》:魇子(魘子)
指迷乱无理智的人。《何典》第七回:“那魘子便来扯他裤子, 臭花娘 那时少个地孔钻钻,叫爷娘弗应的,只得杀猪一般喊起救命来。” 鲁迅 《书信集·致周作人》:“女师之 熊 仍不走…… 熊 系魇子,亦难喻以理或动之以情也。”
《漢語大詞典》:眊眩
谓眼睛迷乱失神。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谲诞有配:“友人曰:‘足下得非禀受素弱乎?’曰:‘何为?’曰:‘吾见足下眼目眊眩,又梦寐颠倒,故知其然也。’”
《漢語大詞典》:悸罔
惊恐迷乱。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其居处壅翳蔽塞,窕邃弗章,倚以陵墓,带以曲房。是故居之则心昏,言之则志哀,悸罔徙易,靡所寤怀。”
分類:惊恐迷乱
《漢語大詞典》:惑变(惑變)
迷乱变化。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若乃性行之惑变,始正而终邪,若 王莽 初则美於 伊 霍 ,晚则剧於 赵高 ,又非中才所能逆尽也。”
分類:迷乱
《國語辭典》:天夺之魄(天奪之魄)  拼音:tiān duó zhī pò
上天夺走魂魄。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不及十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夺之魄矣!」比喻人将死亡或遭大灾难。《隋书。卷七○。杨玄感等传。史臣曰》:「天夺之魄,人益其灾,群盗并兴,百殃俱起,自绝民神之望,故其亡也忽焉。」
《漢語大詞典》:眼碜(眼磣)
眼花;目光迷乱。 唐 张鷟 游仙窟:“入穹崇之室宇,步步心惊;见儻閬之门庭,看看眼磣。”
《國語辭典》:眼迷心荡(眼迷心蕩)  拼音:yǎn mí xīn dàng
心意迷乱。《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说那院判一见了小娟,真个眼迷心荡。」
《國語辭典》:眼花撩乱(眼花撩亂)  拼音:yǎn huā liáo luàn
形容眼睛昏花,心绪迷乱。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只教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也作「眼花瞭乱」、「眼花缭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