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0,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久违
乖违
违制
稽违
暌违
从违
违俗
违离
违道
违世
违命
违众
违慢
人违
违心
《國語辭典》:久违(久違)  拼音:jiǔ wéi
为朋友久别相见或书信中的客套话,表示睽违已久、好久不见。《儒林外史》第五二回:「次日清早,有人来敲门,开门一看,是凤四老爹,邀进客座,说了些久违想念的话。」《老残游记》第一二回:「补翁,补翁,久违的很了!」
《國語辭典》:乖违(乖違)  拼音:guāi wéi
1.违背、背离。汉。王充《论衡。顺鼓》:「若事,臣子之礼也;责让,上之礼也。乖违礼意,行之如何?」
2.失误、不当。《周书。卷七。宣帝纪》:「恐群臣不得行己之志,常遣左右密伺察之。动止所为,莫不钞录,小有乖违,辄加其罪。」
《漢語大詞典》:违制(違制)
违反制度。 汉 应劭 《风俗通·愆礼·河南尹太山羊翩祖》:“首倡导犯礼违制,使 东岳 一郡朦朦焉,岂不愍哉!” 宋 王巩 甲申杂记:“詔有敢易一门一窗,以违制论。”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论 裴均 不当违制进奉。”
《漢語大詞典》:稽违(稽違)
耽误;延误。北史·高道悦传:“ 道悦 以使者书侍御史 薛聪 、侍御史主文中散 元志 等稽违期会,奏举其罪。”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三:“一日臺疏论稽违事,语侵宰执。”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匠官仁慈:“有匠人程限稽违,案具,吏请引决。”
分類:耽误延误
《國語辭典》:暌违(暌違)  拼音:kuí wéi
分散隔离。南朝梁。何逊〈赠诸游旧〉诗:「新知虽已乐,旧爱尽暌违。」
分類:别离隔离
《漢語大詞典》:从违(從違)
(1).依从或违背。 唐 韩愈 《送区弘南归》诗:“爰有 区子 荧荧暉,观以彝训或从违。”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示以彝训,或从或不从,故曰或从违。” 宋 文天祥 《至扬州·且行且止正依违》诗序:“时晓色渐分,去数步,则 金 一边来牵住,回数步,则 杜 一边又来拖行,事之难从违,未有如此之甚者。” 明 文徵明 《送刘君元瑞守西安叙》:“人心有从违,君自视於此,果能皆副其意乎?”
(2).跟从或离去。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请斩赵忠定:“窃谓父子之閒,寧閒于存没;宾主之际,则在于从违。”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尔等何竟昧於从违而不早图变计乎?”
(3).指境遇的顺逆。 宋 陈师道 《南丰先生挽词》之一:“身世从违里,功言取次休。” 任渊 注:“ 南丰 仕宦不偶,晚得掌誥,以忧去,遂死。盖从违各半也。”
(4).谓取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持此为心,遂不觉以生平底里,和盘托出,并前人已传之书,亦为取长弃短,别出瑕瑜,使人知所从违,而不为诵读所误。” 鲁迅 《集外集·〈穷人〉小引》:“歧异之处,便由我比较了 原白光 的日文译本以定从违,又经 素园 用原文加以校定。”
《漢語大詞典》:违俗(違俗)
违背世俗。汉书·何武王嘉等传赞:“依世则废道,违俗则危殆,此古人所以难受爵位者也。” 宋 陆游 《冬日出游十韵》:“疏狂违俗久,衰疾与年增。” 明 何景明 《赠君采效何逊作》诗之三:“违俗势靡合,遗名跡自超。”
《漢語大詞典》:违离(違離)
(1).背离。汉书·韦玄成传:“违离祖统,乖繆本义。” 汉 徐干 中论·慎所从:“豪杰背叛,谋士违离,以至穷困,身为之虏。”
(2).离别;分离。 晋 卢谌 《赠刘琨书》:“锡以咳唾之音,慰其违离之意。” 明 张居正 《谢召见面辞疏》:“臣数年供奉,一旦违离,悵望天颜,心焉如割。” 清 吴定 《答曹尚书书》:“ 定 生十有六年,即违离先妣膝下。”
《漢語大詞典》:违道(違道)
违背正义。《书·大禹谟》:“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 孔 传:“失道求名,古人贱之。”
分類:违背
《漢語大詞典》:违世(違世)
(1).去世。左传·文公六年:“ 秦穆 之不为盟主也宜哉!死而弃民。先王违世,犹詒之法,而况夺之善人乎?” 南朝 梁 沈约 《齐明帝哀策文》:“哲王违世,克播遗尘。”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四年:“先王违世,兄为人子,初不临丧,可乎?”
(2).避开尘世。子华子·神气:“吾闻之:太上违世,其次违地,其次违人。”亦指逃避世事而隐居。 宋 曾巩 《虞部郎中戚公墓志铭》:“侍郎家 梁 自祖 琮 ,违世恬幽树儒术。” 元 范梈 《送吴真人持招宁亲》诗:“千骑万骑中,孰是违世儔。”
《國語辭典》:违命(違命)  拼音:wéi mìng
违抗命令。《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军士从命者赏,违命者诛!」《儒林外史》第一○回:「两公子见这般说,竟不违命,当下让到书房里。」
《漢語大詞典》:违众(違衆)
1.违背多数。 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违众旅叛,举以丧名,为天下笑,则明哲不取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违众速尤,迕风先蹶。”
2.与众不同,违反常规。 唐 韩愈 《送牛堪序》:“违众而求识,立奇而取名,非 堪 心之所存也。” 元 袁桷 《垂纶亭辞》:“岂直钩以违众兮,守钓道之自然。” 清 陶正中 《读史》诗:“君子重违众,持衡妙善俗。”
《漢語大詞典》:违慢(違慢)
违抗怠慢。 晋 傅咸 《御史中丞箴》:“执宪之纲,秉国之宪,鹰扬虎视,肃清违慢。” 宋 欧阳修 《乞条制催纲司》:“仍令本路转运司逐时点检,如有违慢,并乞严行断决。”《西游记》第二七回:“我知你尊性高傲,十分违慢了你,便要念那话儿咒。”
分類:违抗怠慢
《韵府拾遗 微韵》:人违(人违)
说苑昔尧舜之为君也惟恐言而人不违桀纣之为君也惟恐言而人违之
《國語辭典》:违心(違心)  拼音:wéi xīn
1.违背本心、不出于内心。《北史。卷三一。高允传》:「诚荷殿下再造之慈,违心苟免,非臣之意。」
2.怀有二心。《左传。桓公十一年》:「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清。洪升。《长生殿》第二六出:「请留待他时论功行赏,若有违心,皇天鉴,决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