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59,分3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还许
南还
已还
还未
东还
还淳
放还
云还
代还
九还
自还
大还
还教
给还
珠还
《漢語大詞典》:还许(還許)
也许,还可能。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那戏儿一出是怎么件事,或者还许有些知道的,曲子就一窍儿不通了。”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这屋子里的银子,就您大哥知道,别人翻箱倒笼的费事,还许找寻不着。”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二八:“ 老张 要是幸而有忏悔的机会, 孙八 还许阻止他。”
分類:也许可能
《骈字类编》:南还(南还)
元 贡奎 怀胡则大 高阁卷帘人北望,短帆随雁客南还。
元 马祖常 鄢陵别南客 行人北上随沙雁,归客南还对渚凫。
《國語辭典》:已还(已還)  拼音:yǐ huán
1.已经归还。如:「你租赁的车已还,退回押金。」《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卫朝奉有时撞著,情知中计,却是房契已还,当日一时急促中事,又没个把柄,无可申辨处。」《红楼梦》第五回:「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2.以来。如:「自满清中叶已还,西风东渐,对我传统文化造成重大的冲击。」《旧唐书。卷一九六。吐蕃列传下》:「史臣曰:『戎狄之为患也久矣,自秦汉已还,载籍大备,可得而详也。』」唐。陈鸿《长恨传》:「揖方士,问:『皇帝安否?』次问天宝十四载已还事。」
分類:以后以来
《国语辞典》:还未(还未)  拼音:hái wèi
尚未,还没有。如:「时序才进入夏天,文旦柚还未成熟,你别急著去摘采。」
《骈字类编》:东还(东还)
唐 元稹 华岳寺 双燕营巢始西别,百花成子又东还。
唐 李群玉 送于少监自广州还紫逻 鸣皋山水似麻源,谢监东还忆故园。
《漢語大詞典》:还淳(還淳)
回复到原来的淳朴状态。南齐书·明帝纪:“永览玄风,兢言集愧,思所以还淳改俗,反古移民。” 唐 杜甫 《上韦左相二十韵》:“庙堂知至理,风俗尽还淳。”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张罗峰:“今乃人人侈用,一变至此,诚不可不反正还淳。”
《漢語大詞典》:放还(放還)
释放回家。周书·明帝纪:“及诸村民一家有犯,乃及数家而被远配者,并宜放还。”《水浒传》第四七回:“二位放心,我这封亲笔书去,少刻定当放还。” 茅盾 《子夜》十四:“小姊妹!他们捉了我们五六个人!他们不放还,我们拚性命。”
《骈字类编》:云还(云还)
钱起朝元阁赋见天近下
《漢語大詞典》:代还(代還)
(1).指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新唐书·朱敬则传:“侍御史 冉祖雍 诬奏与 王同晈 善,贬 涪州 刺史。既明其非罪,改 庐州 。代还,无 淮南 一物,所乘止一马,子曹步从以归。”宋史·真宗纪二:“丁巳,詔:诸路转运使代还日,在任兴除利害,升黜能否,凡所经画事悉条上以闻。”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贤达高风:“﹝ 张咏 ﹞ 咸平 二年以工部侍郎知 杭州 ……四年,州民诣闕献《土星图》一,银百两,乞留知州。詔仍还其银,而奬諭 咏 ,竟以代还。”
(2).指军队被调回原地驻防。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初, 南詔 陷 安南 ,敕 徐泗 募兵二千赴援,分八百人别戍 桂州 ,初约三年一代……戍 桂州 者已六年,屡求代还。”
《漢語大詞典》:九还(九還)
(1).犹九转。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二四:“九转九还功若就,定将衰老返长春。”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七返九还,以成大罗神仙。”《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而今九还之期已过,丹已成了,正好开看。”
(2).指九还丹。 叶玉森 《渤海舟中端午》诗:“榴花艾叶都妖艷,手折珊瑚炼九还。”详“ 九转 ”。
《漢語大詞典》:九转(九轉)
(1).九次提炼。道教谓丹的炼制有一至九转之别,而以九转为贵。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九转之丹服之,三日得仙。” 元 无名氏 《货郎担》第四折:“恰便似九转飞芒, 老君 炼丹。”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九:“盖仙人以万斛朱沙,十年伏火,九转成此渥丹耳。”
(2).指九转丹或其炼制秘诀。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仙》:“寻玉尘於万里,守金灶於千年。三尸可度,九转难传。” 宋 苏辙 《唐修撰义问挽词》之一:“九转今犹在,参同岂妄传。”镜花缘第六回:“此草生於开闢之初,歷年既深,故功有九转之妙,洵为希世希珍。”
(3).指官秩相当于从三品。南史·刘亨之传:“ 亨之 出为 南郡 太守,帝谓尚书令 何敬容 曰:‘ 荆州 长史、 南郡 太守,皆是僕射出入。今者 亨之 便是九转。’”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勋:十有二转为上柱国,比正二品;十一转为柱国,比从二品;十转为上护军,比正三品;九转为护军,比从三品。”
(4).九次迁官。宋史·王安石传:“ 慈圣 、 宣仁 二太后流涕谓帝曰:‘ 安石 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 观文殿 大学士知 江寧府 ,自礼部侍郎超九转为吏部尚书。”按 宋 制,礼部侍郎须九次转官始至吏部尚书。 王安石 由礼部侍郎迳转吏部尚书,故云“超九转”。参阅宋史·职官志九
(5).反复诵读。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一折:“我和他十载习兵书,九转能成诵。”
(6).反复翻转。《平山冷燕》第八回:“一霎时,心中就有千思万虑,肠回九转。”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四回:“ 元洪 数月以来,踌躇再四,受功忧乱,五内交萦,回肠九转,忧心百结。”
《韵府拾遗 删韵》:自还(自还)
汉书原涉传客或讥涉曰子本吏二千石之世结发自修以行丧推财礼让为名正复雠取仇犹不失仁义何故遂自放纵为轻侠之徒乎涉应曰子独不见家人寡妇邪始自约敕之时意乃慕宋伯姬及陈孝妇不幸壹为盗贼所污遂行淫失知其非礼然不能自还吾犹此矣
《漢語大詞典》:大还(大還)
(1).谓全军撤回。左传·襄公十四年:“ 伯游 曰:‘吾令实过,悔之何及,多遗 秦 禽。’乃命大还。”
(2).即大迁,日至于女纪之称。《淮南子·天文训》:“﹝日﹞至於鸟次,是谓小还;至於 悲谷 ,是谓餔时;至於女纪,是谓大还。”参见“ 大迁 ”。
(3).大还丹。 唐 李白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诗:“赫然称大还,与道本无隔。” 唐 马湘 《诗》之二:“时人若觅长生药,对景无心是大还。” 清 冯桂芬 《和朱兰坡师重游頖宫元韵》:“朗鉴无花推眼老,大还有药驻颜童。”
(4).死之婉称。 宋 楼钥 《宜人杨氏挽词》诗:“一昨闻微恙,寧知竟大还。”
《漢語大詞典》:大迁(大遷)
(1).指迁都。周礼·春官·大卜:“国大迁、大师,则贞龟。”
(2).日至于 女纪 之称。古人认为日出于 旸谷 ,入于 虞渊 ,中经 昆吾 ,是谓正中;至于 鸟次 ,是谓小迁;至于 女纪 ,是谓大迁。见《淮南子·天文训》。今本《淮南子》作“小还”、“大还”,《初学纪》卷一引作“小迁”“大迁”。 王念孙 读书杂志·淮南三:“小还、大还,当为小迁、大迁,字之误也。迁之为言西也。日至 昆吾 谓之正中;至 鸟次 则小西矣,故谓之小迁;至 女纪 则大西矣,故谓之大迁。”
《韵府拾遗 肴韵》:还教(还教)
庾肩吾金谷诗兰堂上客至绮席清弦抚自作明君辞还教绿珠舞
《漢語大詞典》:给还(給還)
发还。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已经估覆三估不伏定,即以所估高价籍定者,谓之籍纳。惟籍纳产业方许给还。”《水浒传》第一百回:“其餘随从贼徒,不伤人者,亦准其自首投降,復为乡民,给还产业田园。”
分類:一百
《國語辭典》:珠还(珠還)  拼音:zhū huán
比喻人去而复回或物失而复得。参见「合浦珠还」条。唐。陈陶 闽中送任畹端公还京诗:「汉庭凤进鹓行喜,隋国珠还水府贫。」
《國語辭典》:珠还合浦(珠還合浦)  拼音:zhū huán hé pǔ
比喻人去而复回或物失而复得。参见「合浦珠还」条。《野叟曝言》第三七回:「闻未家只有两女,其幼者已沉西湖,生死未卜;方才老伯说是两位小姐,想已珠还合浦矣?」
分類:合浦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