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97,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还南
一还
还初
退还
还省
还省
潮还
还魂
稍还
九还丹
还葬
还风
还风
还钱
还车
《韵府拾遗 覃韵》:还南(还南)
魏书高祖纪太和十八年十二月己巳诏寿阳钟离马头之师所获男女之口皆放还南
《骈字类编》:一还(一还)
周礼司仪及出车送三请三进再拜宾三还三辞告辟注三还三辞主君一请者宾亦一还一辞
《漢語大詞典》:还初(還初)
(1).恢复原来的地位。魏书·显祖纪:“诸非劳进超迁者,亦各还初。”
(2).回到人性本初纯真的状态。 王闿运 《〈衡阳县志〉序》:“述前 明 篤行诸生,还初超然。”
《國語辭典》:退还(退還)  拼音:tuì huán
归还、交还。《儒林外史》第三三回:「王知县事体已清,退还了房子,告辞回去。」
《漢語大詞典》:还省(還省)
(1).返归台省。南齐书·始安贞王遥光传:“ 遥光 惧,还省便阳狂号哭,自此称疾不復入臺。”魏书·萧赜传:“中书郎 王融 戎服於中书省閤口断东宫仗不得进,欲立 子良 , 賾 既苏, 昭业 入殿。 融 知 子良 不得立,乃释服还省。”
(2).重新参加省试。 宋 赵昇 朝野类要·举业:“还省:前举已中解试人,因丁忧事故之后,於今举还试。”
(3).返归省城。明史·蔡懋德传:“时 太原 汹汹, 晋王 手教趣 懋德 还省……二十八日, 懋德 还 太原 。”
《漢語大詞典》:还省(還省)
(1).回家乡探望父母或其他尊亲。 明 归有光 《保圣寺安隐堂记》:“初为寺比丘,得请,驰驛还省其母。”
(2).苏醒;死而复生。《醒世姻缘传》第五六回:“ 狄周 也着雷劈杀了,是还省过来的。 尤厨子 劈在天井里, 狄周 劈在厨屋里。”
《骈字类编》:潮还(潮还)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 挥手杭越间,章台望潮还。
《國語辭典》:还魂(還魂)  拼音:huán hún
死而复生。如:「借尸还魂」。《西游记》第九回:「龙王就令夜叉将光蕊身尸送出江口还魂。夜叉领命而去。」也作「返魂」。
《漢語大詞典》:还魂纸(還魂紙)
即再生纸。用废旧纸作原料造出的纸。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造竹纸:“一时书文贵重,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南方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黄裳 《金陵五记·旅京随笔·关于“泽存书库”》:“当 南京 沦陷之初,满街都是旧书,没有人敢买,也没有人买得起;这些书大抵连造还魂纸都没人要,大多烧火而已。”
分類:废旧原料
《韵府拾遗 删韵》:稍还(稍还)
后汉书卫飒传迁桂阳太守桂阳民居深山滨溪谷去郡远者或且千里吏事往来辄发民乘船名曰传役每一吏出徭及数家百姓苦之飒乃凿山通道五百馀里列亭传置邮驿于是役省劳息奸吏杜绝流民稍还渐成聚邑
《國語辭典》:九还丹(九還丹)  拼音:jiǔ huán dān
道家经过九次提炼而成的丹药。参见「九转金丹」条。〈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吾有九还丹,可以点铅汞为黄金。」
分類:九转丹
《漢語大詞典》:还葬(還葬)
把尸体运回故乡埋葬。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刘后主志:“秋八月, 亮 疾病,卒於军,时年五十四,还葬 汉中 定军山 。” 宋 刘斧 《青琐高议·寇莱公》:“公贬死於 雷州 ,詔还葬。”
《漢語大詞典》:还风(還風)
(1).改变风向。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九:“何以知还风也?假令东风,云反从西来,詵詵而疾,此不旋踵,立西风矣。”
(2).恢复好风气。《南齐书·刘善明传》:“遣游辩之士,为乡导之使,轻装启行,经营旧壤,令 泗上 归业, 稷下 还风,君欲谁让邪?” 南朝 梁 江淹 《萧太尉上便宜表》:“皆节俗约训,反朴还风;肃正黎心,釐一民志。”
《漢語大詞典》:还风(還風)
旋风;暴风。汉书·京房传:“己丑夜,有还风。”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还风,暴风也。”
分類:旋风暴风
《國語辭典》:还钱(還錢)  拼音:huán qián
偿还所欠的金钱。如:「如果他再不还钱,被提出告诉,他抵押贷款的房子将遭到法院拍卖。」
《漢語大詞典》:还车(還車)
(1).回车;车子返归。《诗·邶风·泉水》:“载脂载舝,还车言迈。” 郑玄 笺:“言还车者,嫁时乘来,今思乘以归。”史记·孟尝君列传:“ 秦 之使者闻 孟尝君 復相 齐 ,还车而去矣。”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今人云:借书还书等为二痴。据 杜荆州 书告 耽 云:知汝颇欲念学,今因还车致副书,可案録受之,当别置一宅中,勿復以借人。” 清 顾炎武 《赠万举人寿祺》诗:“还车息 淮 东,浩歌闭书幌。”
(2).环车,绕车。仪礼·既夕礼:“祖还车,不易位。”礼记·少仪“君子下行,然后还立” 汉 郑玄 注:“还车而立,以俟其去。” 孔颖达 疏:“君子下行,则僕后下,更还车而立,待君子去后,乃敢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