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丰貂(豐貂)
(1).指珍贵的貂尾,古代帝王近侍之臣的冠饰。晋书·舆服志:“及 秦皇 并国,揽其餘轨,丰貂东至,獬豸南来。”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丰貂兮左珥,介士兮前驱。” 清 曾国藩 《元戎》诗:“丰貂长组朝金闕,駟马琱弓照塞河。”
(2).指貂裘。 南朝 梁 萧统 《七契》:“至夫杪秋既谢,寒绪中人,则轻狐称美,丰貂表珍。”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杂觚·玄狐猧刀:“物之轻重,各以其时之好尚,无定準也。灰鼠旧贵白,今贵黑;貂旧贵长毳,故曰丰貂,今贵短毳。”
(3).即大貂。艺文类聚卷二五引 三国 魏 曹植 《典略》:“南垠之金,登窈窕之首;丰貂之尾,缀侍臣之幘。” 元 袁桷 《上京杂咏再次韵》:“沙场调俊鶻,草窟射丰貂。”参见“ 大貂 ”。
《漢語大詞典》:大貂
唐 代侍中的别称。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浙江 周寳 侍中 博陵 崔夫人 ,乃 乾符 中时相之姊妹也。少为女道士,或云寡而冠帔,自幽独焉。大貂素以豪侠闻,知 崔 有容色,乃踰垣而窃之。”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侍中为大貂,散骑常侍为小貂。”
分類:侍中
《漢語大詞典》:阁长(閣長)
古代朝中的近侍次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争解元:“先是 封川 李相 迁阁长,会有名郎出牧 九江郡 者,执辞之际,屡以文柄迎贺於公。” 宋 王谠 唐语林·企羡:“ 咸通 十三年, 卢庄 为阁长,都尉欲以知礼部, 庄 七月卒。”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今人呼中官之次者曰阁长。”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寄资官:“内侍之职,至於干办后苑,则为出常调,流辈称之曰苑使。又进而干办龙图诸阁,曰阁长。”
分類:近侍
《國語辭典》:妇寺(婦寺)  拼音:fù sì
1.宫中的妇女近侍。《诗经。大雅。瞻卬》:「匪教匪诲,时维妇寺。」
2.妇人与宦官。《金史。卷一三一。宦者传。序》:「古之宦者皆出生于刑人,刑馀不可列于士庶,故掌官寺之事,谓之『妇寺』焉。」
《漢語大詞典》:银珰(銀璫)
(1). 汉 代近侍之臣中常侍的冠饰。璫当冠前,以白银为之。后以为宦者之代称。《后汉书·宦者传序》:“ 汉 兴,仍袭 秦 制,置中常侍官。然亦引用士人,以参其选,皆银璫左貂,给事殿省。” 唐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送赵常盈炼师与中贵人同拜岳及天台投龙毕却赴京师》诗:“银璫謁者引霓旌,霞帔仙官到 赤城 。”参见“ 金璫 ”。
(2).妇女的银质耳饰。 清 纳兰性德 《丁香》诗:“紫胜心中结,银璫耳上星。”
《國語辭典》:金珰(金璫)  拼音:jīn dāng
1.古时天子近侍武臣的饰物。《续汉书志。第三○。舆服志下》:「武冠,……以金珰饰首,前插貂尾,为贵职。」《文选。傅咸。赠何劭王济诗》:「金珰缀惠文,煌煌发令姿。」
2.挂在帽上的金饰。唐。陈鸿《长恨传》:「又命戴步摇,垂金珰。」
《國語辭典》:侍人  拼音:shì rén
侍奉君王的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公鞭侍人贾举而又近之,乃为崔子间公。」
《國語辭典》:答应(答應)  拼音:dā yìng
1.应声回答。《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刘官人打门,他那里便听见?敲了半晌,方才知觉,答应一声:『来了!』起身开了门。」《红楼梦》第一一回:「凤姐儿立起身来答应了一声,方接过了戏单。」
2.对答、应付。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那礼节上便不省的,倘遇著人说起诗词歌赋来,怎生答应。」《水浒传》第一四回:「二者也要教保正知道,恐日后父母官问时,保正也好答应。」
3.允许、同意。《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吴二浪子说:『再赌一场,一统算帐。』大家不答应。」《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逢之趁此机会,又讹了人家一千银子,答应替他想法,包打赢官司。」
4.感应。汉。蔡邕〈伯夷叔齐碑〉:「熹平五年,天下大旱,祷请名山,求获答应。」
5.听候使唤、伺候。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老汉最殷勤,答应在白门,谨遵老母命,持言见大人。」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兀那楼下有聪明伶俐的,著一个上楼去,答应元帅。」《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宁国府及贾赦那宅两处自有人款待,只留三四个小太监答应。」
6.清时宫女有答应之称,位在贵人之下,仅供使令。见《称谓录。卷一○。列宫。常在答应》。
《漢語大詞典》:大长秋(大長秋)
官名。 汉 置,为皇后近侍,多由宦官充任。其职掌为宣达皇后旨意,管理宫中事宜。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将行, 秦 官。 景帝 中六年更名大长秋,或用中人,或用士人。” 颜师古 注:“秋者收成之时,长者恒久之义,故以为皇后官名。”
《漢語大詞典》:负玺(負璽)
(1).背负玺印。谓随侍皇帝左右。晋书·职官志:“大驾出,则次直侍中护驾,正直侍中负璽陪乘,不带剑,餘皆骑从。”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六年:“﹝帝﹞遂帅 南阳王 宝炬 、 清河王 亶 、 广阳王 湛 以五千骑宿於 瀍 西, 南阳王 别舍沙门 惠臻 负璽持千牛刀以从。”
(2).指近侍官。 唐 李峤 《让地官尚书表》:“行膺负璽之任,遂服专车之宠。” 唐 崔致远 《谢落诸道监铁使加侍中兼实封状》:“许登负璽之班资,不替拥旄之宠寄。”
《國語辭典》:媵侍  拼音:yìng shì
随嫁的侍妾。后亦泛指姬妾。《新唐书。卷七六。后妃传上。文德长孙皇后传》:「媵侍疾病,辍所御饮药资之,下怀其仁。」唐。韩愈〈扶风郡夫人墓志铭〉:「左右媵侍,常蒙假与颜色。」
分類:陪嫁近侍
《漢語大詞典》:耳目官
(1).指耳、目两种器官。孟子·告子上:“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 杨伯峻 注:“耳朵眼睛这类的器官不会思考,故为外物所蒙蔽。”
(2).借指负责视听的亲近侍从之臣。书·冏命:“尔无昵於憸人,充耳目之官。” 孔 传:“汝无亲近於憸利小子之人,充备侍从,在视听之官。”
(3).专称御史。新唐书·韩琬传:“御史乃耳目官,知而不言,尚何赖?”新唐书·韦思谦传:“耳目官固当特立,鵰、鶚、鹰、鸇,岂众禽之偶?”
《國語辭典》:阴官(陰官)  拼音:yīn guān
1.幽冥之神称为「阴官」。
2.司雨之神。唐。韩愈 郴州祈雨诗:「旱气期销荡,阴官想骏奔。」
3.属于皇后之官。《宋书。卷三九。百官志上》:「长秋者,以皇后阴官。秋者,阴之始。取其终而长,欲其久也。」
《國語辭典》:豹尾班  拼音:bào wěi bān
皇帝的属车中有豹尾车,后以豹尾班比喻职位很高,可以在皇帝属车后面随行的人。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三折:「当日离豹尾班多时分,今日在狗腿湾行近远。」
《國語辭典》:豹尾车(豹尾車)  拼音:bào wěi chē
皇帝的属车,车上载朱漆竿,竿首缀豹尾,通常是车队中的最后一辆。汉。蔡邕〈独断下〉:「古者诸侯贰车九乘。秦灭九国,兼其车服,故大驾属车八十一乘也,法驾半之,尚书御史乘之,最后一车悬豹尾。」《宋史。卷一四九。舆服志一》:「豹尾车,古者军正建豹尾。汉制,最后车一乘垂豹尾,豹尾以前即同禁中。唐贞观后,始加此车于卤簿内,制同黄钺车。上载朱漆竿,首缀豹尾,右武卫队正一人执之。驾两马,驾士十五人。」
《漢語大詞典》:负靮(負靮)
手执马缰绳。引申为近侍。 南朝 梁武帝 《赠范云诏》:“虽勤非负靮,而旧同论讲。”
《漢語大詞典》:神仙署
即控鹤府,也称奉宸府。 唐 宿卫近侍官署名, 武后 时置。 唐 卢照邻 《行路难》诗:“寄言坐客神仙署,一生一死交情处。” 唐 宋之问 《景龙四年祠海》诗:“三入文史林,两拜神仙署。”参见“ 控鹤 ”。
《國語辭典》:控鹤(控鶴)  拼音:kòng hè
1.传说中周灵王太子王子乔骑白鹤在山顶向大家招手的故事。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王子乔》。后指得道升天。《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王乔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蹑虚。」
2.宿卫近侍之称。唐武后置控鹤府,为近幸之官,以张易之为监。见《旧唐书。卷六。则天皇后本纪》。
《漢語大詞典》:宴臣(讌臣)
陪宴之臣。引申为近侍、亲幸之臣。 汉 荀悦 申鉴·政体:“上有师傅,下有讌臣,大有讲业,小则咨询。”
分類:近侍亲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