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球衣  拼音:qiú yī
打球时穿著的运动衫。成队的球衣,通常上有球队名称及球员号码等。如:「那个穿五号球衣的球员是本队的主将。」
《國語辭典》:平衡木  拼音:píng héng mù
一种体操运动器材。是高约一公尺二十公分,五公尺长、十公分宽的长条木架,其上可可供人做各种平衡动作。
《國語辭典》:拦击(攔擊)  拼音:lán jí
拦截攻击。如:「拦击行动能否成功,取决于正确的情报和审慎的计画。」《清史稿。卷四七五。列传。洪秀全》:「寇乘虚袭城,伏起拦击,世忠返队夹攻,寇大败,夜走滁州。」
《國語辭典》:抓举(抓舉)  拼音:zhuā jǔ
一种举重方式。将杠铃拉离地面,然后举到头上,至两臂完全伸直为止。此时身体必须直伸,并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有所停顿。
《漢語大詞典》:郑凤荣
(1937- )跳高运动员,运动健将。山东济南人。女。1957年跳过1.77米,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女运动员。1959年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漢語大詞典》: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
根据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而授予相应等级称号的制度。中国于1958年由国家体委颁布实施,几经修改。现行制度颁布实施于1981年。共分六个技术等级:国际级运动健将、运动健将以及一级、二级、三级和少年级运动员。
《漢語大詞典》:运动训练
由教练员指导和运动员参加的以提高竞技能力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内容包括身体、技术、战术、心理、智力及思想作风等方面的训练。
《漢語大詞典》:运动健将
中国运动员技术等级称号。仅次于国际级运动健将。由国家体委根据《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规定的条件批准授予,并颁发证章、证书。
《漢語大詞典》:运动技术
指能充分发挥运动员身体能力,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方法。某些运动项目的技术又可分为基本技术和高难技术。基本技术扎实与否直接影响比赛中运用技术和战术的能力。高难技术对创优异运动成绩有积极意义。
《漢語大詞典》:运动按摩
运用专门手法对运动员身体进行按摩,以提高人体机能,消除疲劳和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方法。有推、滚、捏、拿、按、压、扣、揉、摩、搓、抖等手法。具有疏通经络,活络关节,调整气血等功效。有赛前和训练前按摩、恢复期按摩、运动伤病后按摩等。
《漢語大詞典》:占旭刚
(1974- )举重运动员。浙江开化县人。1994年入国家举重队。1995年获世界举重锦标赛70公斤级总成绩冠军。1996年获第二十六届奥运会70公斤级冠军,并以抓举162.5公斤、挺举195公斤和总成绩357.5公斤,破三项世界纪录。
《國語辭典》:跳箱  拼音:tiào xiāng
1.体操项目之一。在跳箱上做跨跳、翻滚、撑越等动作。
2.体操运动用具。为四、五层长方形箱子,上窄下宽,可自由移动或调整高度。
《漢語大詞典》:体育道德
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在体育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中国体育运动以增加人民体质,力争在世界体坛赢得荣誉为宗旨。它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热爱体育事业,勇攀世界高峰;刻苦训练,钻研技术;不伤对手,公平竞争,尊重裁判;对教练工作认真负责,做好日常训练、临场指挥和赛后总结;裁判执法公正等。
《國語辭典》:衣帽间(衣帽間)  拼音:yī mào jiān
饭店、餐厅等公共场所,存放衣物的房间。
《国语辞典》:业馀选手(业馀选手)  拼音:yè yú xuǎn shǒu
非职业性的竞赛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