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当头(當頭) 拼音:dāng tóu
事情临头。如:「国难当头,大家应不分彼此,团结努力,共同拯救国家。」
《國語辭典》:当头(當頭) 拼音:dǎng tóu
负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虽说是吃的穿的有我大伯子当头,但是人生一世,并不是吃了穿了,就可以过去的啊!」
《國語辭典》:当头(當頭) 拼音:dàng tou
可以典押的东西。《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便是到家无非是取钱钞,要当头,伯皋气忿不过,一日,伯皋出外去,思量他在家非为,哄他来锁在一间空室里头。」《红楼梦》第七二回:「你们这会子,别说一千两的当头,就是现银子要三五千只怕也难不倒。」
《漢語大詞典》:扑头(撲頭)
《漢語大詞典》:幞头(幞頭,襆頭)
古代一种头巾。古人以皂绢三尺裹发,有四带,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项,故称“四脚”或“折上巾”。至 北周 武帝 时裁出脚后幞发,始名“幞头”。初用软帛垂脚, 隋 始以桐木为骨子, 唐 方以罗代缯。帝服则脚上曲,人臣下垂。 五代 渐变平直。 宋 制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等式样。惟直脚为贵贱通服,皇帝或服上曲。参阅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巾幞》、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宋史·舆服志五》、 明 王圻 《三才图会·衣服二》、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幞》。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即唤 桂心 ,并呼 芍药 ,与少府脱鞾履、叠袍衣,阁幞头,掛腰带。”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偏带儿是犀角,幞头儿是乌纱。”《儒林外史》第四二回:“ 应天府 尹大人 戴着幞头,穿着蟒袍,行过了礼。”
襆頭:即幞头。古代包头软巾,有四带,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也称四脚、折上巾。《隋书·礼仪志七》:“故事,用全幅皁而向后襆髮,俗人谓之襆头。”《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天福八年》:“﹝ 楚王 希范 ﹞作九龙殿,刻沉香为八龙,饰以金宝,长十餘丈,抱柱相向; 希范 居其中,自为一龙,其襆头脚长丈餘,以象龙角。”参见“ 幞头 ”。
襆頭:即幞头。古代包头软巾,有四带,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顶。也称四脚、折上巾。《隋书·礼仪志七》:“故事,用全幅皁而向后襆髮,俗人谓之襆头。”《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天福八年》:“﹝ 楚王 希范 ﹞作九龙殿,刻沉香为八龙,饰以金宝,长十餘丈,抱柱相向; 希范 居其中,自为一龙,其襆头脚长丈餘,以象龙角。”参见“ 幞头 ”。
《漢語大詞典》:拦头(攔頭)
(1). 宋 代以后承管税务等事的役吏。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 至道 二年,诸道拦头委转运副使拣选充。”《元典章·户部八·江南诸色课程》:“毋得再令拦头人等虚抬高价,口喝税钱,刁蹬百姓。”《明律·户律·钱粮互相觉察》:“若官吏虚立文案挪移出支及虚出通关,其斗级、库子、拦头不知者不坐。”
(2).当头,迎头。《水浒传》第四一回:“水底下早钻出一个人,把 黄文炳 劈腰抱住,拦头揪起,扯上船来。”《红楼梦》第八一回:“倒像背地里有人把我拦头一棍,疼的眼睛前头漆黑。”绍剧《龙虎斗》第三六场:“手执钢鞭拦头打,打死你昏君抵父命。”
(3).看守船头的人。《六部成语·工部·拦头》注:“看守船头之人。”
(2).当头,迎头。《水浒传》第四一回:“水底下早钻出一个人,把 黄文炳 劈腰抱住,拦头揪起,扯上船来。”《红楼梦》第八一回:“倒像背地里有人把我拦头一棍,疼的眼睛前头漆黑。”绍剧《龙虎斗》第三六场:“手执钢鞭拦头打,打死你昏君抵父命。”
(3).看守船头的人。《六部成语·工部·拦头》注:“看守船头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