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别人的孩子死不完(别人的孩子死不完)  拼音:bié rén de hái zi sǐ bù wán
形容人很自私,把责任、过错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都推给别人。如:「你这是什么意思?明明是你的责任,却叫旁人去承担,是不是别人的孩子死不完?」
《国语辞典》: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拼音:bù qiú yǒu gōng,dàn qiú wú guò
(谚语)不要求奖赏,只要求不犯过错。指人办事时消极保守以求自保的态度。《中国现在记》第二回:「干得好,人家居功,干得不好,我一个人的不是,……现在的情形,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国语辞典》:人非圣贤,谁能无过(人非圣贤,谁能无过)  拼音:rén fēi shèng xián,shuí néng wú guò
(谚语)指人难免会有缺失和过错。如:「这点小错,你就原谅他罢。所谓『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只要他知错能改,又有何妨。」
《国语辞典》:君子不念旧恶(君子不念旧恶)  拼音:jūn zǐ bù niàn jiù è
(谚语)不计较过去的过错。《西游记》第二六回:「大圣,古人云:『君子不念旧恶。』只管题他怎的!菩萨著我来迎你哩!」
《国语辞典》:恬然不耻(恬然不耻)  拼音:tián rán bù chǐ
有过错却不以为耻。也作「恬不知耻」。
《国语辞典》:闻过色喜(闻过色喜)  拼音:wén guò sè xǐ
听到他人告诉自己的过错就十分欢喜。形容乐于接受规劝。
《国语辞典》:无心之过(无心之过)  拼音:wú xīn zhī guò
非故意所造成的过错。如:「对于他的无心之过,我们就不要再三苛责了。」
《国语辞典》:退思补过(退思补过)  拼音:tuì sī bǔ guò
退居自思,弥补过错。《史记。卷六二。管晏传。太史公曰》:「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
《国语辞典》:知错能改(知错能改)  拼音:zhī cuò néng gǎi
知道过错而能改正。如:「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国语辞典》:引咎辞职(引咎辞职)  拼音:yǐn jiù cí zhí
承认过错而辞去职位。如:「他引咎辞职以示负责。」
《國語辭典》:自怨自艾  拼音:zì yuàn zì yì
悔恨自己过去的错误而加以改正缺失。《孟子。万章上》:「太甲颠覆汤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今则指自我悔恨、责备。《醒世恒言。卷一七。张孝基陈留认舅》:「过迁渐渐自怨自艾,懊悔不迭。」
《漢語大詞典》:自贻伊咎(自貽伊咎)
谓自己招来过错。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欲因循故事,坐膺天禄,其事不成,自貽伊咎。”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无名子谤议:“况 杜亚 薄知经籍,素懵文辞, 李翰 虽以辞藻擢第,不以书判擅名,不慎举人,自貽伊咎。”
《國語辭典》:父债子还(父債子還)  拼音:fù zhài zǐ huán
父亲生前所负的债务,儿子应负偿还的责任。《通俗常言疏證。家族。父债子还》引《梦笔生花》:「兄终弟及,父债子还。」
《國語辭典》:改过不吝(改過不吝)  拼音:gǎi guò bù lìn
对于改错,态度坚定,绝不吝惜。《书经。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用人惟己,改过不吝。」
《漢語大詞典》:攻过箴阙(攻過箴闕)
指责过错,针砭缺失。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进则切辞正论,攻过箴闕;退则端诚杜私,知无不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