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7,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不愆
改过
大过
内省
同罪
司谏
瑕疵
引咎
补过
责任
自劾
三过
愆尤
酒过
检举
《國語辭典》:不愆  拼音:bù qiān
1.没有过失。《诗经。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荀子。正名》:「大古之不慢兮,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
2.没有耽误。如:「今春雨水充足,又不愆农时,丰年有望了。」南朝齐。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将使杏花菖叶,耕穫不愆。」
《國語辭典》:改过(改過)  拼音:gǎi guò
改正过失。如:「勇于改过」。《汉书。卷二三。刑法志》:「刑者不可复蜀,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亡繇也。」《三国演义》第一○○回:「如省心改过,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势,免致生灵涂炭,汝等皆得全生!」
《國語辭典》:大过(大過)  拼音:dà guò
1.大的过失。《论语。述而》:「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2.学校或机关对犯错者的一种惩戒处分。如:「记满三大过,就要被退学。」
《國語辭典》:内省(內省)  拼音:nèi shěng
宫中,皇帝居住之所。《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三国演义》第三回:「侯览将太后及太子并陈留王劫去内省,从后道走北宫。」
《國語辭典》:内省(內省)  拼音:nèi xǐng
自我观察与反省。《左传。僖公十九年》:「今君德无乃犹有阙,而以伐人,若之何?盍姑内省德乎?」也作「内观」。
《國語辭典》:同罪  拼音:tóng zuì
相同的罪责。如:「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三国演义》第四回:「擒献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窝藏者同罪。」
《漢語大詞典》:司谏(司諫)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主管督察吏民过失,选拔人才。 唐 门下省的谏官,有补阙、拾遗。 宋太宗 端拱 初改补阙为左右司谏,掌讽谕规谏。 元 以后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四
《國語辭典》:瑕疵  拼音:xiá cī
比喻缺点、毛病。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唐。韩愈〈进学解〉:「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也作「瑕颣」。
《國語辭典》:引咎  拼音:yǐn jiù
自己承认有过错。《北史。卷一○。周高祖武帝本纪》:「公卿各引咎自责,其夜澍雨。」《文明小史》第五回:「柳知府无可说得,只有深自引咎。」
分類:过失自己
《國語辭典》:补过(補過)  拼音:bǔ guò
改善归正,弥补过失。《易经。系辞上》:「无咎者,善补过也。」
《國語辭典》:责任(責任)  拼音:zé rèn
1.所应做的本分。如:「人人都有珍惜地球资源的责任。」《红楼梦》第五一回:「这原是他的责任,生恐太太知道了说他。」
2.在道德或法律上,要求行为人就其行为之结果负责。
《漢語大詞典》:自劾
检举自己的过失。汉书·王嘉传:“臣谨封上詔书,不敢露见,非爱死而不自法,恐天下闻之,故不敢自劾。”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杜子春》:“ 子春 既归,愧其忘誓。復自劾以谢其过。” 宋 程颢 《辞西京提刑奏状》:“既已抗章自劾,屏居俟命,岂意刑书未正,而恩典过颁。”清史稿·勒尔锦传:“中途引还,具疏自劾,请解大将军任,赴 沅州 自効。”
《漢語大詞典》:三过(三過)
(1).三次路过。孟子·离娄下:“ 禹 稷 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2).三种过失。《淮南子·齐俗训》:“子之宾独有三过:望我而笑,是攓也;谈语而不称师,是返也;交浅而言深,是乱也。” 宋 黄庭坚 《山谷题跋·士大夫食时五观》:“治心养性,先防三过:美食则贪;恶食则嗔;终日食不知食之所从来则痴。”
(3).书法之三折势。 唐 张彦远 法书要录·王右军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每作一点常隐锋而为之。”
《國語辭典》:愆尤  拼音:qiān yóu
过失。唐。李白〈古风〉诗:「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回:「小生蒙覆庇之恩,虽得侥倖,所犯愆尤,还仗大人保全!」也作「愆忒」。
分類:过失罪咎
《漢語大詞典》:酒过(酒過)
犹酒失。酒后所犯的过失。晋书·周顗传:“屡以酒过,为有司所绳。”宋书·颜延之传:“ 延之 性既褊急,兼有酒过,肆意直言,曾无遏隐。”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先中翰》:“予尝与山人语,温温耳;而觉其中有不能自吐之块垒,被酒輒发。 中翰 心知其非酒过也,惟真感真,惟真忘真,不亦信夫。”
《國語辭典》:检举(檢舉)  拼音:jiǎn jǔ
1.举发他人行为的过失或违法的情事。如:「检举匪谍,人人有责」。《西游记》第二七回:「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
2.捡择举出。宋。苏轼 杭州上执政书:「伏望相公一言,检举成法。自朝廷行下,使五谷通流,公私皆济。」
3.荐举拔用。《续资治通鉴。卷一二八。宋高宗绍兴二十年》:「丙申,诏责受建宁军节度副使、昌化军安置李光,永不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