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7,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罪愆
过咎
愆违
过误
过尤
瑕玷
瘢痕
罪咎
尤违
违失
非短
乖失
过端
短行
疵吝
《國語辭典》:罪愆  拼音:zuì qiān
罪过。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一一出》:「休悲我枉屈后,死而无怨。到如今怎知道,番成罪愆。」也称为「罪戾」。
《漢語大詞典》:过咎(過咎)
过失;错误。后汉书·循吏传·秦彭:“吏有过咎,罢遣而已。”北史·韦世康传:“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 宋 蔡襄 《去冗》:“ 仁宗 时但无过咎,无不转官。” 邹韬奋 《萍踪寄语》一一一:“有些智力差些,还是受旧环境遗下的结果,并非自身有何过咎。”
分類:过失错误
《漢語大詞典》:愆违(愆違)
(1).过失。《法言·吾子》“虐政虐世,然后知圣人之为郛郭也” 晋 李轨 注:“郛郭限内外,御姦宄;圣人崇仁义,正愆违。” 唐 陆贽 《论度支京兆府折税市草事状》:“妄作但不施用,岁计必免愆违。” 清 刘大櫆 《胡母谢太孺人传》:“虽其后壮有室,稍有愆违,即令长跽受杖。”
(2).失时。明史·雷复传:“今雨雪愆违,饥民疾病流离,困瘁万状。”
分類:过失失时
《國語辭典》:过误(過誤)  拼音:guò wù
过失。《书经。梓材》汉。孔安国。传:「察民以过误残败人者,当宽宥之。」
《漢語大詞典》:过尤(過尤)
过失;过错。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高僧谕:“汝更脩何善,赎此过尤。” 宋 范仲淹 《谢传宣表》:“臣愿奔走塞下,再竭心膂,少赎过尤。”
《國語辭典》:瑕玷  拼音:xiá diàn
1.玉的斑点及毛病。唐。辛宏〈白圭无玷〉诗:「皎皎无瑕玷,锵锵有佩声。」元。杨讷《西游记》第一八出:「将山色来瞻,似碧玉无瑕玷。」
2.比喻缺点、过失。《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宜收藏图谶,一禁绝之,则朱紫无所眩,典籍无瑕玷矣。」《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何不追还了你原聘的财礼?另要了一房好的,毫无瑕玷,可不是好?」
《國語辭典》:瘢痕  拼音:bān hén
疤痕。唐。白居易〈过昭君村〉诗:「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明。张岱《西湖梦寻。卷二。飞来峰》引明。袁宏道〈飞来峰小记〉:「壁间佛像,皆杨髡所为,如美人面上瘢痕,奇丑可厌。」
《漢語大詞典》:罪咎
过失;罪愆。《孔子家语·哀公问政》:“寡人既得闻此言也,惧不能果行而获罪咎。”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蓝摩国:“我惟恶业,受此龙身,供养舍利,冀消罪咎。”明史·云南土司传二·麓川:“不得侵邻疆,陷恶逆,以滋罪咎。”
《國語辭典》:尤违(尤違)  拼音:yóu wéi
过错违失。《书经。君奭》:「弗永远念天威,越我民,罔尤违。」
分類:过失过错
《漢語大詞典》:违失(違失)
处事失当;过失。后汉书·百官志三:“侍御史十五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察举非法,受公卿郡吏奏事,有违失举刻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於是忍勤苦,忘艰辛,五年将周,一旦违失,既蒙笞辱,又无所得。” 李详 《〈历代诗话续编〉序》:“合二《诗话》观之, 仲祜 之正风轨,惩违失,六义之盛,其殆鍼盲起废。”
《漢語大詞典》:非短
过失;短处。三国志·吴志·阚泽传:“性谦恭篤慎,宫府小吏,呼召对问,皆为抗礼。人有非短,口未尝及。”
分類:过失短处
《漢語大詞典》:乖失
(1).违逆;违背。宋书·袁淑传:“ 刘湛 , 淑 从母兄也,欲其附己,而 淑 不以为意,由是大相乖失。”北史·魏收传:“其后镇将刺史,乖失人和,羣 氐 作梗,遂为边患。”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三年:“ 蔡雄 ……谓士卒曰:‘汝曹不欲南行,任自归北,何用喧悖,乖失军礼!’”
(2).差错;过失。宋书·律历志下:“分至乖失,则节闰非正;宿度违天,则伺察无準。”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爰及近代,史臣所书,求其乖失,亦往往而有。”旧唐书·忠义传下·贾直言:“ 悟 纤微乖失, 直言 必尽理箴规,以是美誉日闻於朝。”
《漢語大詞典》:过端(過端)
(1).过失。韩非子·说难:“贵人有过端,而説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 清 陈确 《近言集》:“ 仲木 曰:‘学者过端极多,不但过是过,即善亦是过也。’”
(2). 水 族节日,按水历是过年。在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各地按习惯顺序先后过节,人们互相往来庆贺,并举行赛马和文娱活动。
《國語辭典》:短行  拼音:duǎn xìng
不道德。《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专一不守本分,勾搭良家妇女,又喜讨人便宜,做那昧心短行的事。」
《漢語大詞典》:疵吝
缺点;过失。语本易·繫辞上:“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 范奕 ( 曄 )论曰: 黄宪 言论风旨,无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疵吝。”后汉书·黄宪传论作“玼吝”。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二:“尝简 晦叔 曰:京师二年,疵吝积於心,每不自胜,一诣长者,即废然而反。”
分類:缺点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