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医巫闾山(醫巫閭山)
山名。在 辽宁省 北镇县 西,人呼为 广宁山 ,主峰名 望海山 。为 阴山 山脉分支。 清 魏源 《题〈东丹王射鹿图〉》诗:“ 东丹 有国号 人皇 , 医巫閭山 万卷堂。”亦省称“ 医閭 ”。 清 严沆 《怀季天中辽左》诗:“ 鸭緑 流澌春水下, 医閭 积雪暮寒餘。”《广阳杂记》卷二引 清 钱驭少 《居庸关》诗之二:“餉输沧海千艘粟,门接 医閭 万仞天。”
《国语辞典》:沈海铁路(沈海铁路)  拼音:shěn hǎi tiě lù
辽宁省境内的铁路,自沈阳至海龙县,于民国十六年由国人独立完成,今与吉海铁路接轨通车,长二五一公里。
《国语辞典》:千山山脉(千山山脉)  拼音:qiān shān shān mài
山脉名。位辽宁省南部,鸭绿江、辽河之间。是长白山脉的支脉,亦为辽东半岛的主干。高度不大,多为侵蚀残馀的山块。
《国语辞典》:朝鲜语(朝鲜语)  拼音:cháo xiān yǔ
朝鲜族使用的语言。系属未定。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辽宁三省,使用人口约一百七十六万。此外主要分布于北韩和南韩。分东北、西北、中部、东南、西南、济州岛等六大方言。有元音和谐现象。辅音中,塞音、塞擦音按松紧和气流性质分为三套,擦音s也分松紧。体词有格和数,谓词有态、尊称、时、式和阶称等语法范畴,用追加后加成分的办法表示。句子的主语一般在谓语之前,宾语在动词之前,修饰语在被饰词之前。
《国语辞典》:杨唤(杨唤)  拼音:yáng huàn
人名。(西元1930~1954)现代诗人,辽宁省兴城县人。作品风格清朗,婉约中有豪情,且能深挚的表现时代青年的苦闷心态。著有《风景》、《杨唤诗集》、《杨唤书简集》。
《国语辞典》:煤都  拼音:méi dū
辽宁省的抚顺,因抚顺地区含丰富的煤矿,煤层厚且上端又有很厚的油页岩,可提炼石油,故称为「煤都」。
《国语辞典》:榉木(榉木)  拼音:jǔ mù
植物名。榆科榉属,大落叶乔木。产于大陆地区辽宁、安徽、湖南、四川等地,日本、韩国亦有分布。干皮灰褐色、褐色或灰白色;叶纸质,广披针形或长卵形,互生,具短柔毛。春季,花与新叶共开,花被凹形,呈淡黄绿色。果实为歪形。木材可供建筑、造舰、乐器、家具、地板、电讯之用。
《国语辞典》:营口市(营口市)  拼音:yíng kǒu shì
城市名。属辽宁省,地当辽河入辽东湾之口。旧为厅,清咸丰八年依天津条约开作商埠,东北著名的大豆、豆油、豆饼等多由此地输出。
《国语辞典》:年羹尧(年羹尧)  拼音:nián gēng yáo
人名。(西元?~1725)号双峰,清广宁(今辽宁省北镇县)人。官至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平定四川边境、西藏、青海,被封为一等公,功大而骄,为雍正所忌,群臣纷纷上章弹劾,共列僭越、谋叛等大罪九十二条,下狱赐死。
《国语辞典》:辽阳县(辽阳县)  拼音:liáo yáng xiàn
县名。位于辽宁省沈阳市西南,太子河南岸,中长铁路南段经此。矿产资源丰富。
《国语辞典》:王庭筠  拼音:wáng tíng yún
人名。(西元1151~1202)字子端,熊岳(今辽宁盖平)人。金朝书画家、文学家。大定进士,官至翰林修撰,居黄华山,自号黄华山主、黄华老人。精书法,善画枯木竹石,亦工诗,七言长篇以造语奇险见称。存世作品有〈幽竹枯槎图〉、《黄华集》等。
《国语辞典》:新民县(新民县)  拼音:xīn mín xiàn
县名。位于辽宁省沈阳县西北、辽河下游,柳河纵贯其中,北宁铁路经此。旧为府治,属盛京省,民国二年(西元1913)始废府改县。经济以农业为主,产玉米、高粱、大豆、小麦、棉花、稻等。
《漢語大詞典》:奉天省
旧省名。1907年设置,1929年改名辽宁省。
《漢語大詞典》:奉系军阀
北洋军阀派系之一。以奉天(今辽宁)籍军阀张作霖为首领。在日本支持下,长期统治东北。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控制北洋政府。1928年张作霖被炸死后,所部由其子张学良统率,宣布归顺南京国民政府,奉军被改编为东北边防军。
《國語辭典》:河北梆子  拼音:hé běi bāng zi
一种流行于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的戏曲。是由清乾隆末年山西蒲州梆子传入河北,逐渐演变而成,曾受高腔、京剧的影响,音调高亢,表演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