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该辩(該辯)
周遍。辩,通“ 徧 ”。 宋 柳开 《东郊野夫传》:“ 司马氏 疎略而该辩,泛乱而宏远。”
分類:周遍
《漢語大詞典》:华辩(華辯)
谓善于辩论。隋书·柳肃传:“ 陈 使 谢泉 来聘,以才学见称,詔 肃 宴接,时论称其华辩。”南史·周颙传:“转国子博士,兼著作如故。太学诸生慕其风,争事华辩。” 罗惇曧 《文学源流·论〈庄子〉》:“若夫引喻设问,粲其华辩,寓言重言,迷厥本旨。”
分類:辩论
《漢語大詞典》:辩善(辯善)
谓在任何环境里都能处之泰然。辩,通“ 徧 ”。《韩诗外传》卷一:“君子有辩善之度,以治气养性,则身后 彭祖 ;修身自强,则名配 尧 禹 。”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一“扁善之度”:“案,扁读为徧,《韩诗外传》作辩,亦古徧字也。徧善者,无所往而不善也。君子依於礼,则无往而不善。”
《漢語大詞典》:辩列(辯列)
列举理由加以分辩。新唐书·杜羔传:“京兆尹 元义方 责租赋不时,繫二县吏,将罪之。 羔 等辩列尤苦,尹不为纵。” 宋 刘颜 《辅弼名对序》:“或关治乱以发明,或繫安危而辩列。” 明 李东阳 《明故吏部尚书致仕赠尹公墓志铭》:“公不自辩列,惟引咎自责而已。”
《漢語大詞典》:辩画(辯畫)
擘划,谋划。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闻实之为贵,以辩画所克;见声之取荣,谓争夺可获。”
分類:谋划
《漢語大詞典》:辩雕(辯雕)
谓以华美的辞藻雕琢、修饰。语本庄子·天道:“辩虽彫万物,不自説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綺丽以艷説,藻饰以辩雕,文辞之变,於斯极矣。” 詹鍈 义证:“‘辩’,巧言。‘辩雕万物’就是用巧言来雕饰万物。”
《漢語大詞典》:辩辞(辯辭)
(1).把话说得迷人动听。六韬·上贤:“博闻辩辞,虚论高议,以为容美;穷居静处,而诽时俗,此姦人也。”吕氏春秋·论人:“人同类而智殊,贤不肖异,皆巧言辩辞,以自防御。”
(2).善于辞令。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宰予 字 子我 ,利口辩辞。”
《漢語大詞典》:辩客(辯客)
犹说客。旧唐书·王武俊传:“六月, 李抱真 使辩客 贾林 诈降 武俊 。”
分類:说客
《骈字类编》:八辩(八辩)
梁昭明太子答元圃园讲颂令双因八辩弥有法席之致银草金云殊得物色之美
《漢語大詞典》:斗辩(鬥辯)
亦作“鬭辩”。 争吵;争斗。 宋 司马光 《晋康陈生庸家世以孝悌闻有异木连理生其庭》诗:“邦人慕其行,鬭辩日衰减。” 清 方苞 《〈周官〉辨伪二》:“媒氏仲春之月,大会男女,奔者不禁,近或为之説曰:是乃圣人之所以止佚淫而消鬭辩也。”
分類:争吵争斗
《漢語大詞典》:陈辩(陳辯)
申述辩白。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七:“那时候我正在那儿,我已经醒了一大半,被两位同学扶着,要我在校长面前陈辩。”
分類:申述辩白
《國語辭典》:申辩(申辯)  拼音:shēn biàn
根据事实或理由加以辩解。《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当日一时急促中事,又没个把柄,无可申辩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问官申辩百端,终以为南山可移,此案不动。」
《漢語大詞典》:识辩(識辯)
识别辨认。辩,通“ 辨 ”。 明 唐顺之 《公移》:“合行各该州县每厂务要择选能干官一员,严督里老执事人役留心识辩,以防奸伪,不得踈虞。”
分類:识别辨认
《漢語大詞典》:微辩(微辯)
见“ 微辨 ”。
《漢語大詞典》:微辨
亦作“ 微辩 ”。 隐约而委婉地讽喻。礼记·儒行:“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孔子家语·儒行》作“微辩”。
《國語辭典》:声辩(聲辯)  拼音:shēng biàn
公开申辩、辩解。如:「他急于声辩自己的论点,以免遭人误解。」
分類:申辩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