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辩佞(辯佞)
能说会道,花言巧语。晋书·夏侯湛传:“不识当时之便,不达朝廷之情,不能倚靡容悦,出入崎倾,遂巧点妍,呕喁辩佞。”
《漢語大詞典》:辩巧(辯巧)
谓言辞、文辞华美精巧。语本 汉 王充 论衡·自纪:“文必丽以好,言必辩以巧。”《晋书·裴頠传》:“形器之故有徵,空无之义难检,辩巧之文可悦,似象之言足惑,众听眩焉,溺其成説。”
《國語辭典》:辩诬(辯誣)  拼音:biàn wū
申辩所受的冤屈。如:「张律师决定在法院为他的当事人进行辩诬。」
《漢語大詞典》:辩争(辯争)
争论,争辩。 民意 《告非难民生主义者》:“凡是,皆 梁氏 所持与吾人辩争之主题。”
分類:争论争辩
《漢語大詞典》:辩治(辯治)
治理。《韩诗外传》卷五:“善辩治人者,故人安之。”《淮南子·泰族训》:“ 苍頡 之初作书,以辩治百官,领理万事。”
分類:治理
《漢語大詞典》:七辩(七辯)
佛教谓解说佛法的七种辩说之才。亦泛指种种无碍辩才。语本大智度论卷五五:“於一切法无碍故,得捷疾辩。有人虽能捷疾,钝根故,不能深入,以能深入故,是利辩。説诸法实相无边无尽故,名乐説无尽辩。般若中无诸戏论故,无能问难断絶者,名不可断辩。断法爱故,随众生所应而为説法,名随应辩。説趣涅槃利益之事故,名义辩。説一切世间第一之事,所谓大乘,是名世间最上辩。” 南朝 梁简文帝 《玄圃园讲颂序》:“抠谈永日,讲道终朝;宾从无声,芳香动气;七辩悬流,双因俱启;情游彼岸,理惬 祗园 ;灵塔将涌,天华乍落。”《敦煌变文集·维麾诘经变文》:“必知菩萨,问得 维摩 ,二空之理既同,七辩之词不异。”
《韵府拾遗 铣韵》:纷辩(纷辩)
崔伯易赋二客纷辩既久色相不平抗袂俱起质于先生
《漢語大詞典》:浮辩(浮辯)
浮夸巧辩。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淮南王 安 亦好书,所招致率多浮辩。” 颜师古 注:“言无实用耳。”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聚 淮南 者,则大抵浮辩方术之士也。”
分類:浮夸巧辩
《漢語大詞典》:辩知(辯知)
(1).长于论辩,能说会道。《商君书·外内》:“奚谓淫道?为辩知者贵,游宦者任,文学私名显之谓也。”战国策·东周策:“﹝ 石行秦 ﹞谓 周君 曰:‘君不如令辩知之士为君争於 秦 。’”
(2).指论辩的才智、机巧。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大忠无所拂悟,辞言无所击排,迺后申其辩知焉。”
(3).聪明,有才智。荀子·性恶:“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辩,一本作“ 辨 ”。
《漢語大詞典》:辩雪(辯雪)
辩白昭雪。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三:“摄 固 下狱治之,诬以赃罪, 固 竟坐停仕。既而上官数为辩雪。 治平 中,乃得 广州 幕职。” 明 张居正 《答总宪李渐庵言驿递条编任怨书》:“ 白 令,访其在官素有善政,故特旨留之,大疏为之辩雪,殊愜公论。”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若以参词核之,不復少加辩雪,将含垢后世,传笑四方, 额 实无以自容于天下矣!”
分類:辩白昭雪
《漢語大詞典》:辩通(辯通)
(1).富于辩才而又学问淹贯。意林卷五引 汉 仲长统 《昌言》:“辩通有辞者,患在多言。”
(2).指富于辩才而又学问淹贯的人。《文选·杨修〈答临淄侯笺〉》“固所以殊絶凡庸也” 李善 注引 汉 桓谭 《新论》:“ 秦 吕不韦 请迎高妙,作吕氏春秋; 汉 之 淮南王 ,聘天下辩通,以著篇章。”
《漢語大詞典》:辩诉(辯訴)
法律用语。法院审判案件时,被告人为自己申辩。
《漢語大詞典》:辩事(辯事)
(1).对所掌职事引起争讼。周礼·春官·大史:“辩事者考焉,不信者诛之。” 郑玄 注:“谓抵冒其职事。” 孙诒让 正义:“辩, 宋 本并作‘辨’,今据 唐 石经正。‘辩事’与前‘辩灋’义同,亦谓以职事争讼者……注云‘谓抵冒其职事’者,羣执事各有当掌之职事,凡慢废不修与专擅侵官,因而争讼者,皆为抵冒。”
(2).谓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职务。管子·五辅:“君择臣而任官,则事不烦乱;大夫任官辩事,则举措时。” 尹知章 注:“辩,明也,能明所任之事也。”
《漢語大詞典》:辩锋(辯鋒)
论辩的锋芒。 唐 李峤 《夏晚九成宫呈同僚》诗:“ 枚 藻清词律, 邹 谈耀辩锋。”
分類:论辩锋芒
《漢語大詞典》:辩答(辯答)
论辩答对。隋书·艺术传·杨伯丑:“﹝上﹞闻 妥 之言,倏然而笑曰:‘何用 郑玄 、 王弼 之言乎!’久之,微有辩答,所説辞义,皆异先儒之旨。”
分類:论辩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