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40,分3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辩数
辩诘
辩对
天辩
清辩
宏辩
驰辩
辩囿
辩折
伪辩
早辩
英辩
精辩
辩利
辩义
《漢語大詞典》:辩数(辯數)
辩解诉说。史记·陈涉世家:“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司马贞 索隐:“谓自辩説,数与 涉 有故旧事验也。”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今搢绅因荐士被斥,即嘵嘵辩数。”
奸诈花巧。史记·汲郑列传:“御史大夫 张汤 智足以拒諫,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
《漢語大詞典》:辩诘(辯詰)
辩难诘问。后汉书·种暠传:“ 歆 即召 暠 於庭,辩詰职事。 暠 辞对有序, 歆 甚知之,召署主簿。”隋书·北狄传·突厥:“上令 染干 与 雍虞閭 使者 因头特勤 相辩詰, 染干 辞直,上乃厚待之。” 宋 陈亮 《酌古论·崔浩》:“方 太武 将议出征,众皆难之。 浩 肆辩詰之,力遂其行。”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所谓自力者何?学者各出其所见,互相辩詰,互相折衷,竞争淘汰,优胜劣败,其最合於真理,最适於民用者,则相率而从之。”
分類:辩难诘问
《漢語大詞典》:辩对(辯對)
申辩对答。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会堂兄兼为 泽 潞 判官,尝鞫狱于私第,有老妇辩对。”
分類:申辩对答
《骈字类编》:天辩(天辩)
南北朝 庾信 奉和法筵应诏诗 风飞扇天辩,泉涌属丝言。
《漢語大詞典》:清辩(清辯)
清晰明辩。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世说新语·德行“ 嵇中散 语 赵景真 ” 刘孝标 注引 晋 嵇绍 《赵至叙》:“﹝ 赵至 ﹞论议清辩,有从横才。”南史·谢灵运传:“﹝ 谢几卿 ﹞清辩,时号神童。”
分類:清晰
《國語辭典》:宏辩(宏辯)  拼音:hóng biàn
广博的议论,雄辩。宋。苏轼〈上枢密韩太尉〉书:「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
《國語辭典》:驰辩(馳辯)  拼音:chí biàn
逞其口才巧辩。《文选。班固。答宾戏》:「驰辩如涛波,摛藻如春华。」
分類:纵横雄辩
《漢語大詞典》:辩囿(辯囿)
(1).语本庄子·天下:“ 桓团 、 公孙龙 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 成玄英 疏:“辩过於物,故能胜人之口;言未当理,故不服人之心。而辩者之徒,用为苑囿。”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辩者迷於其中而不能出。”后因用“辩囿”指哓哓不休的争辩。文选·左思〈魏都赋〉:“昔市南 宜僚 弄丸而两家之难解,聊为吾子復翫德音,以释二客竞于辩囿也。” 张铣 注:“言辩者多词如苑囿之有草木也。”
(2).指言论界、言者之口。 唐 黄滔 《与南海韦尚书启》:“设若旁扃辩囿,内遏言泉,不惟上负于良时,抑亦下辜于卑志。”
分類:言论言者
《漢語大詞典》:辩折(辯折)
辩驳,驳斥。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六·朱子忿懥:“ 新安 平日议论,尝谓 陆氏 执拗似 告子 ,此大众所闻也。苟哭其死而为斯言,何异 刘贡父 、 关汉卿 乎?盖理之必不可信者。 杨 不能辩折,反从誚之,异哉!”
分類:辩驳驳斥
《漢語大詞典》:伪辩(僞辯)
犹诡辩。文子·上义:“士为伪辩,久稽而不决,无益于治。”新唐书·萧铣传赞:“﹝ 铣 ﹞係虏在廷,抗辞不屈,伪辩易穷,卒以殊死。”
分類:诡辩
《韵府拾遗 铣韵》:早辩(早辩)
易由辩之不早辩也
《漢語大詞典》:英辩(英辯)
精辟的论辩。 三国 魏 曹植 《辅臣论》:“英辩博通,见传异庆,德实充塞于内,知谋纵横于外。” 晋 左思 《魏都赋》:“英辩荣枯,能济其厄。” 唐 陆龟蒙 《再酬袭美先辈见和读〈襄阳耆旧传〉之作》:“ 刘生 吐英辩,上下穷高卑。”
分類:精辟论辩
《漢語大詞典》:精辩(精辯)
精洁治辩。韩非子·孤愤:“求索不得,货赂不至,则精辩之功息,而毁诬之言起矣。” 清 恽敬 《上举主笠帆先生书》:“若夫文之坚毅者必能断,文之精辩者必能谋,文之有始终者必能持正。”
分類:精洁
《漢語大詞典》:辩利(辯利)
言辞流利,能言善辩。荀子·解蔽:“辩利非以言是,则谓之詍。”
《漢語大詞典》:辩义(辯義)
犹议论。义,通“ 议 ”。《淮南子·泰族训》:“宽裕简易者,《乐》之化也;刺几辩义者,春秋之靡也。”
分類: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