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辩圃(辯圃)
辩士聚集之所。 南朝 梁 王僧孺 《太常敬子任府君传》:“辞人才子,辩圃学林,莫不含毫咀思,争高竞敏。”
分類:辩士聚集
《國語辭典》:辩證法(辯證法)  拼音:biàn zhèng fǎ
一种思想方法。创于黑格尔,为客观精神发展之过程,有正、反、合之程序,以见事物之变动性、关连性、矛盾性者。至马克斯及恩格斯,则将之倒转而视为一切自然物质变化之基本原理。
《漢語大詞典》:核辩(覈辯)
审核判明。辩,通“ 辨 ”。 南朝 宋 谢庄 《改定刑狱表》:“自今人重之囚,县考正毕,以事言郡,并送囚身,委二千石亲临覈辩,必收声吞衅,然后就戮。”
分類:审核
《漢語大詞典》:弘辩(弘辯)
犹雄辩。战国策·秦策三:“ 燕 客 蔡泽 ,天下骏雄弘辩之士也。”世说新语·方正“ 夏侯玄 既被桎梏” 刘孝标 注引《魏氏春秋》:“风格高朗,弘辩博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尔其实録无隐之旨,博雅弘辩之才。”
分類:雄辩
《漢語大詞典》:龟辩(龜辯)
谓关于生死的论辩。语本庄子·秋水:“吾闻 楚 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寧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寧其生而曳尾於涂中乎?” 唐 卢照邻 《同崔录事哭郑员外》诗:“凤词凌 汉 阁,龟辩罩 周 园。”
分類:生死论辩
《骈字类编》:白辩(白辩)
越绝书计倪曰臣闻炎帝有天下以传黄帝黄帝于是上事天下治地故少昊治西方蚩尤佐之使主金元冥治北方白辩佐之使主水太皞治东方袁何佐之使主木祝融治南方仆程佐之使主火后上治中央后稷佐之使主土并有五方以为纲纪是以易地而辅万物之常
《韵府拾遗 铣韵》:苟辩(苟辩)
中论苟言苟辩则小人也虽美说何异乎鵙之好鸣铎之喧哗哉
《漢語大詞典》:酬辩(酬辯)
对答;答辩。宋书·谢晦传:“相府多事,狱繫殷积, 晦 随问酬辩,曾无违谬。”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释俗》:“初,名臣 钱若水 拜观察使,佩鱼自若。人皆疑而问之, 若水 勌於酬辩,録 唐 故事一番在袖中,人问者輒示之。”
分類:对答答辩
《骈字类编》:内辩(内辩)
陆倕志法师墓志铭形烦心寂外荒内辩
《國語辭典》:名辩(名辯)  拼音:míng biàn
中国古代思想家论述名实问题的辩论。始于春秋时孔子正名、老子无名、墨子取实予名的争辩。战国时则有惠施、公孙龙的名家出现,荀子并把名辩问题,具体分析为名、辞、辩说三方面,对中国古逻辑学贡献很大。
《漢語大詞典》:剖辩(剖辯)
见“ 剖辨 ”。
《漢語大詞典》:剖辨
亦作“ 剖辩 ”。 剖析辩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侦戏》:“不把俺心情剖辩,偏加些恶謔毒訕,这欺侮受应难。” 清 恽敬 《读〈大学〉》:“圣人之学,夫岂若是哉?今之学者多不从説説。聪明之士,千枝万条,互相剖辨。” 孙中山 《伦敦被难记》:“然 唐某 气不稍沮,竭力剖辨,谓此消息纯属子虚。”
分類:剖析辩解
《漢語大詞典》:矫辩(矯辯)
强辩;狡辩。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九:“公廷发其奸,某矫辩,天子命掌其颊三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苏报鼓吹革命清方档案》:“查 龙 逆矫辩,奉号电敬悉 鄂 案寄 沪 ,自有把握。”
分類:强辩狡辩
《漢語大詞典》:警辩(警辯)
机警善辩。新唐书·柳浑传:“ 浑 警辩,好谈謔,与人交,豁如也。”
分類:机警善辩
《漢語大詞典》:诘辩(詰辯)
(1).刨根问底。宋书·后妃传·孝武文穆王皇后:“其间又有应答问讯,卜筮师母,乃至残餘饮食,詰辩与谁,衣被故弊,必责头领。”
(2).对质,辩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幸其心无愧怍,故仓卒间敢与詰辩。” 宋教仁 《宋渔父日记·一九○五年八月》:“復与詰辩良久,至亥初始回。”
分類:对质辩论
《國語辭典》:激辩(激辯)  拼音:jī biàn
激烈的辩论。如:「这项大胆的假设,引起学界的激辩。」
分類:激烈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