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漶灭(漶滅)
模糊,无法辨识。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书纸半已漶灭,而印记奇古,装饰都雅。” 清 洪楝园 《后南柯·宫议》:“郡中古碑,字跡漶灭。”
分類:模糊辨识
《国语辞典》:音感  拼音:yīn gǎn
对音色、音高、节奏等音乐现象的辨识及感知能力。为英语sensation of tone的意译。
《国语辞典》:胸花  拼音:xiōng huā
别在胸前的花朵。通常用来辨识事件中的重要人物或表示喜气。如:「婚礼上,双方家长、主婚人、證婚人和介绍人都别著一朵胸花。」
《国语辞典》:奇幻迷离(奇幻迷离)  拼音:qí huàn mí lí
奇特虚幻而难以辨识。如:「这部小说,故事情节奇幻迷离,深受读者喜爱。」
《国语辞典》:识别信号(识别信号)  拼音:shì bié xìn hào
用来辨识判别的信号。如口令、旗号、灯号等。
《国语辞典》:国语听写机(国语听写机)  拼音:guó yǔ tīng xiě jī
利用语音辨识系统,能听写国语的电脑设备。
《国语辞典》:慧眼识英雄(慧眼识英雄)  拼音:huì yǎn shì yīng xióng
具有独特眼光的人,能辨识英才。如:「红拂女夜奔李靖,此乃慧眼识英雄也。」
《国语辞典》:有目如盲  拼音:yǒu mù rú máng
虽然有眼睛却好像瞎子一般。指不能清楚辨识。《隋唐演义》第八二回:「于是李林甫、杨国忠二人,一齐上前取看,只落得有目如盲,也一字看不出来,跼蹐无地。」也作「有眼如盲」。
《国语辞典》:有眼如盲  拼音:yǒu yǎn rú máng
虽然有眼睛却好像瞎子一般。指不能清楚辨识。元。范康《竹叶舟》第四折:「师父,弟子有眼如盲,只望师父救度咱。」《三国演义》第三六回:「玄德踊曰:『今日方知伏龙、凤雏之语。何期大贤只在目前,非先生言,备有眼如盲也!』」也作「有目如盲」。
《国语辞典》:意识障碍(意识障碍)  拼音:yì shì zhàng ài
对外界事物与自身的辨识能力、反应能力减退或丧失。轻微的症状是意识模糊,严重时则全身失去反应。
《国语辞典》:航行灯(航行灯)  拼音:háng xíng dēng
装置在飞机上,用来辨识飞行方向与维护飞行安全的号志。可分为航向灯、防撞灯及警示灯。
《漢語大詞典》:手高眼低
(1).谓作事的能力强而辨识能力低。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余尝谓 北宋 人手高眼低。其自为词诚夐手弗可及。其於它人词,凡所盛称,率非其至者。”
(2).谓自己的企求高而眼界却很低。喻贪得而不识货。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二章三:“不过劫收的人是手高眼低,有好些很可贵的东西,他们却没有要。”
《國語辭典》:鉴貌辨色(鑒貌辨色)  拼音:jiàn mào biàn sè
观察人的脸色而随机行事。《野叟曝言》第三三回:「那知乌龟、鸨子,是世上第一等精灵不过的东西,鉴貌辨色,早已猜透了九分。」也作「见貌辨色」、「鉴毛辨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