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32,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33  34  35  3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辞格
辞领
反辞
断辞
敦辞
唱辞
诙辞
敬辞
黄辞
交辞
鲠辞
冠辞
内辞
朴辞
冗辞
《漢語大詞典》:辞格(辭格)
(1).诗文的格调或风格。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知己恶及第:“﹝ 郑隐 ﹞少为律赋,辞格固寻常。”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卷一:“近见 曾子固 编《李太白集》后,谓颇获遗亡。而有《赠怀素草书歌》,并《笑矣乎》数首,皆 贯休 、 齐己 辞格。”
(2).修辞学术语。指积极修辞的各种修辞格式。 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第五篇二:“辞格以前颇有种种的分类。” 黄民裕 《〈辞格汇编〉前言》:“汉语在长期的使用和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些‘讲究美妙,讲究技巧’的比较固定的修辞格式,这就是修辞学中‘积极修辞’的各种修辞格,简称辞格。”
《漢語大詞典》:辞领(辭領)
辞谢或领受。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立号簿》:“送贺礼,立收仪簿,註明收璧;饯行请酒,立请饯簿,註明辞领。以便任后酬谢。”
分類:辞谢领受
《漢語大詞典》:反辞(反辭)
(1).犹转告。国语·越语下:“ 王孙雒 曰:‘子 范子 将助天为虐,助天为虐不祥。 雒 请反辞於王。’” 韦昭 注:“请以辞告 越王 。”
(2).反复叙说之辞。如《楚辞》中的“乱曰”、 荀子 赋中的“小歌”。荀子·赋:“与愚以疑,愿闻反辞。” 杨倞 注:“反辞,反覆敍説之辞。犹楚词‘乱曰’。”
(3).谋反的供辞。史记·李斯列传:“使者来,会丞相下吏, 赵高 皆妄为反辞。”
《漢語大詞典》:断辞(斷辭)
亦作“ 断词 ”。
(1).中决断吉凶之辞。易·繫辞下:“夫,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孔颖达 疏:“决断於爻卦之辞则备具矣。” 李鼎祚 集解引 干宝 曰:“断吉凶也。”
(2).泛指决断吉凶的言辞。《水浒传》第一○二回:“尊官莫怪,小子直言,屯者,难也,你的灾难方兴哩,有几句断词,尊官须记着。”
(3).今甲骨学家亦称 殷墟 卜辞中决定吉凶之辞为断辞。
《漢語大詞典》:敦辞(敦辭)
治词,措词。 汉 蔡邕 《月令问答》:“敦辞托説,审求历象,其要者莫大於《月令》。”
分類:措词
《漢語大詞典》:唱辞(唱辭)
见“ 唱词 ”。
《國語辭典》:唱词(唱詞)  拼音:chàng cí
歌曲或戏曲里供歌唱的文字部分。
《漢語大詞典》:诙辞(詼辭)
戏谑之辞。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勾杂剧》:“暂回舞缀,少进詼辞。上悦天颜,杂剧来歟!”
分類:戏谑
《國語辭典》:敬辞(敬辭)  拼音:jìng cí
语气恭敬的辞语。如阁下、贵公司等。
《韵府拾遗 支韵》:黄辞(黄辞)
齐书明帝纪诏曰上览易遗下情难达是以甘棠见美肺石流咏自月一视黄辞如有含枉不申怀直未举者莅民之司并任厥失
《漢語大詞典》:交辞(交辭)
犹交谈。孔丛子·儒服:“﹝先君﹞南游过乎 阿谷 ,而交辞於漂女,信有之乎?”
分類:交谈
《漢語大詞典》:鲠辞(鯁辭)
刚直的言辞。 唐 黄滔 《巫比》:“呜呼?设直士世用之如邪巫,鯁辞国纳之如簧言,则有国有家者何逮乎患!”
分類:刚直言辞
《漢語大詞典》:冠辞(冠辭)
古代行冠礼时的祝词。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 成王 冠, 周公 使祝 雍 曰:‘辞达而勿多也。’祝 雍 曰:‘近於民,远於佞,近於义,嗇於时,惠於财,任贤使能……’右 孝昭 用《成王冠辞》。”
分類:冠礼祝词
《漢語大詞典》:内辞(内辭)
(1).谓为本国君侯讳饰之辞。《公羊传·桓公十八年》:“夫人外者何?内辞也。” 何休 注:“内为公讳辞。”《穀梁传·桓公十年》:“秋,公会 卫侯 于 桃丘 ,弗遇。弗遇者,志不相得也。弗,内辞也。” 范宁 注:“倡会者 卫 , 鲁 至 桃丘 而 卫 不来,故书‘弗遇’以杀耻。”
(2).泛指隐微不显之辞。《穀梁传·隐公三年》:“其日有食之何也?吐者外壤,食者内壤。闕然不见其壤,有食之者也。有内辞也,或外辞也。” 钟文烝 补注:“‘有’之疑为内辞其辞最微……‘或’之疑为外辞,其辞较著。”
(3).对内的言词。礼记·曲礼下“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 清 朱彬 训纂:“是在内从内辞,在外从外辞。”
《漢語大詞典》:朴辞(朴辭)
质朴而不文饰之辞。 罗惇曧 《文学源流》:“若夫金人垂铭,丹书著戒,词非甚质,恐未足徵。惟道言错见群籍,乃有朴辞,意者简直易传,或未尽依托。”
《漢語大詞典》:冗辞
1.亦作"冗辞"。
2.谓不当而无用的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