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37,分8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轩翥
名轩
轩下
飞轩
北轩
轩外
恋轩
庭轩
随轩
水轩
轩举
轩台
轩居
轩腾
戎轩
《國語辭典》:轩翥(軒翥)  拼音:xuān zhù
飞举的样子。《楚辞。屈原。远游》:「雌蜺便娟以增挠兮,鸾鸟轩翥而翔飞。」
分類:飞举
《韵府拾遗 元韵》:名轩(名轩)
刘因诗帝遣六丁下取将敕赐名轩换金碧
《骈字类编》:轩下(轩下)
后汉书献穆曹皇后纪魏受禅遣使求玺绶后怒不与如此数辈后乃呼使者入亲数让之以玺抵轩下因涕泣横流曰天不祚尔左右皆莫能仰视
《國語辭典》:飞轩(飛軒)  拼音:fēi xuān
奔驰如飞的车子。三国魏。曹植〈七启〉:「飞轩电逝,兽随轮转。」
分類:轻车
《骈字类编》:北轩(北轩)
宋 陆游 舟过梅坞胡氏居爱其幽邃为赋一诗 北轩商略可散发,借与放翁倾酒缸。
《骈字类编》:轩外(轩外)
唐 戴叔伦 南轩 野居何处是,轩外一横塘。
《漢語大詞典》:恋轩(戀軒)
拉车的马舍不得离开车子。谓感恩不忍离去。轩,指轩车。语出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 唐 黄滔 《上崔右丞启》:“今则已庄行计,即拟出京,不唯推戴岳之诚,指於皎日;抑且切恋轩之志,泣向清风。”
《漢語大詞典》:庭轩(庭軒)
庭院中的小室。 宋 张先 《青门引》词:“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分類:庭院院中
《国语辞典》:随轩(随轩)  拼音:suí xuān
跟随于车子后面。比喻追随。宋。秦醇《谭意哥传》:「魏谏议之镇长沙,游岳麓时,意随轩。」
《骈字类编》:水轩(水轩)
唐 孟浩然 闲园怀苏子 鸟过烟树宿,萤傍水轩飞。
唐 白居易 答尉迟少监水阁重宴 水轩平写琉璃镜,草岸斜铺翡翠茵。
唐 皎然 奉和陆使君长源水堂纳凉效曹刘体 六月正中伏,水轩气常凄。
宋 林逋 寄题历阳马仲文水轩 构得幽居近郭西,水轩风景独难齐。
《國語辭典》:轩举(軒舉)  拼音:xuān jǔ
爽朗的样子。北周。庾信〈周王宪神道碑〉:「仪范清冷,风神轩举。」
《漢語大詞典》:轩台(軒臺)
即 轩辕台 。指皇帝所在之处。 唐 许敬宗 《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星次絶 轩臺 ,风衢乖 禹 服。” 唐 李商隐 《复京》诗:“虏骑胡兵一战摧,万灵回首贺 轩臺 。” 叶葱奇 疏注:“案‘轩臺’,借指朝廷。” 清 顾炎武 《三月十九日有事于欑宫时闻缅国之报》诗:“此日空阶荐一觴, 轩臺 云气久芒芒。” 王蘧常 汇注:“ 轩臺 喻 崇禎 所葬地,即所谓‘欑宫’者。”参见“ 轩辕臺 ”。
《漢語大詞典》:轩辕台(軒轅臺)
(1).古代传说中的土台名。在今 河北省 怀来县 乔山 上。山海经·大荒西经:“有 轩辕之臺 ,射者不敢西嚮射,畏 轩辕之臺 。” 南朝 梁元帝 《幽逼》诗之三:“寂寥千载后,谁畏 轩辕臺 。” 唐 李白 《北风行》:“ 燕山 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 轩辕臺 。” 王琦 注引《直隶名胜志》:“ 轩辕臺 在 保安州 西南界之 乔山 上。” 清 孙枝蔚 《广陵送曾庭闻之新安》诗:“到日 轩辕臺 上望,乱餘萤火似 芜城 。”
(2).亭台名。 宋 陈舜俞 青城山记:“ 青城观 北上十餘里,有亭臺孤耸独秀霞表,名曰 轩辕臺 ,下望山如螘蛭焉,连抱之树有若薺也。”
《漢語大詞典》:轩居(軒居)
房室。 明 陈琏 《岁寒轩赋》:“想夫轩居整飭,松柏萧森,阳乌转影,緑云布阴。”
分類:房室
《漢語大詞典》:轩腾(軒騰)
飞腾。 唐 韩愈 《送灵师》诗:“逸志不拘教,轩腾断牵挛。” 宋 曾巩 《苦热》诗:“赫日已照灼,赤云助轩腾。” 元 王伯成 《贬夜郎》第二折:“似这般忒自由,没拘束,猛轩腾。”
分類:飞腾
《漢語大詞典》:戎轩(戎軒)
兵车。亦以借指军队、军事。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赞:“有来羣后,捷我戎轩。” 李贤 注:“戎车所至,皆克捷也。”南齐书·萧遥光传:“皇上当亲御戎轩,弘此庙略。”隋书·高祖纪上:“戎轩大举,长驱 晋 魏 。” 唐 魏徵 《述怀》诗:“中原还逐鹿,投笔事戎轩。” 清 黄彭年 《〈香草词〉序》:“ 息凡 亦方弃戎轩,司牧 平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