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37,分8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轩辕
临轩
开轩
南轩
轩车
乘轩
輶轩
轩昂
轩轩
轩墀
华轩
轩裳
东轩
轩豁
轩楹
《國語辭典》:轩辕(軒轅)  拼音:xuān yuán
1.高大的辕门。《史记。卷六九。苏秦传》:「前有楼阙轩辕,后有长姣美人。」
2.黄帝的名号。参见「黄帝」条。
3.复姓。如宋朝有轩辕损。
4.星座名。共十七颗星,在北斗七星的北边。
《國語辭典》:临轩(臨軒)  拼音:lín xuān
天子御临正殿前面的平台。《汉书。卷八二。王商史丹傅喜传。史丹》:「天子自临轩槛上,隤铜丸以擿鼓,声中严鼓之节。」唐。王维 少年行四首之四:「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漢語大詞典》:开轩(開軒)
开窗。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五:“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 晋 张协 《七命》:“望玉绳而结极,承倒景而开轩。” 南朝 宋 谢瞻 《答灵运》诗:“开轩灭华烛,月露皓已盈。”
《骈字类编》:南轩(南轩)
唐 储光羲 巩城东庄道中作 南轩草间去,后乘林中出。
宋 苏轼 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 其三 竹 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國語辭典》:轩车(軒車)  拼音:xuān chē
1.大夫以上所乘有帷幕的马车。《庄子。让王》:「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文选。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2.攻城的车子。《墨子。备城门》:「今之世常所以攻者,临、钩、冲、梯、堙、水、穴、突、空洞、蚁傅、轒辒、轩车。」
《國語辭典》:楼车(樓車)  拼音:lóu jū
古代攻城的用具。形似云梯,上设有望楼,可以下瞰敌情。《左传。宣公十五年》:「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南史。卷八○。贼臣传。侯景传》:「景又攻东府城,设百尺楼车,钩城堞尽落。」也称为「望楼车」。
《國語辭典》:乘轩(乘軒)  拼音:chéng xuān
乘坐大夫的车,后亦泛指做官。《左传。闵公二年》:「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晋。杜预。注:「轩,大夫车。」南朝宋。鲍照〈拟古诗〉八首之六:「不谓乘轩意,伏枥还至今。」
《國語辭典》:輶轩(輶軒)  拼音:yóu xuān
古代天子之使臣所乘的轻便车子。《隋书。卷二。高祖纪下》:「每见圭璪入朝,輶轩出使,何尝不殷勤晓喻,戒以惟新。」
《國語辭典》:轩昂(軒昂)  拼音:xuān áng
1.高举的样子。唐。柳宗元〈招海贾文〉:「舟航轩昂兮,下上飘鼓。」《西游记》第二三回:「内有几间房舍,著实轩昂。」
2.意态不凡的样子。《宋史。卷四六二。方技传下。僧志言传》:「然动止轩昂,语笑无度。」《西游记》第三九回:「又见那两班文武,四百朝官,一个个威严端肃,像貌轩昂。」
《國語辭典》:轩轩(軒軒)  拼音:xuān xuān
1.自得。《新唐书。卷一六三。孔巢父传》:「戣自以适所志,轩轩甚得。」
2.舞动。《淮南子。道应》:「见一士焉,深目而玄鬓,泪注而鸢肩,丰上而杀下,轩轩然方迎风而舞。」
3.光彩焕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唯会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举。」
《漢語大詞典》:轩墀(軒墀)
(1).殿堂前的台阶。 北周 庾信 《贺新乐表》:“臣等并预钧天,同观张乐,轩墀弘敞,栏槛眺听。” 清 赵申乔 《武功春日谒后稷祠》诗:“词客古今瞻庙貌,村农伏腊走轩墀。”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三河县辽碑》:“因集 宣圣庙 ,见轩墀促窄。”
(2).指厅堂。 唐 杜甫 《苦竹》诗:“轩墀曾不重,剪伐欲无辞。” 仇兆鳌 注:“轩墀乃富贵家厅事。” 清 许承钦 《古寺》诗:“或见虎倀驱部落,时闻梵妓舞轩墀。” 清 张元升 《坐友人东轩对月》诗:“故人有好怀,招我坐轩墀。”
(3).借指朝廷。新唐书·贾耽传:“臣幼切磋於师友,长趋侍於轩墀。” 宋 李纲 《乞罢尚书左仆射第三表》:“岂进退去就之敢轻,盖规矩準绳之难合,轩墀将远,涕泪交零!”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为政之始,思厚儒风,轩墀近臣,思备顾问,如其不知人疾苦,何以膺朕眷求?”
《漢語大詞典》:华轩(華軒)
(1).饰有文采的曲栏。借指华美的殿堂。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优游省闥,珥笔华轩。” 吕向 注:“华轩,殿上曲栏也。” 唐 王维 《同卢拾遗过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托身侍云陛,昧旦趋华轩。”
(2).指富贵者所乘的华美的车子。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左思〈咏史〉》:“ 金 张 服貂冕, 许 史 乘华轩。” 宋 叶适 《送陈寿老》诗:“老穷望絶华轩过,其谁幽寻穿薜萝!” 清 金人瑞 《从韦二明府实处觅绵竹三数丛》诗:“华轩得省幸早寄,莫悮明年春笋生。”
《國語辭典》:轩裳(軒裳)  拼音:xuān cháng
1.古代卿大夫以上的车服。明。凌濛初《红拂记》第三出:「从夫之贵,以盛轩裳。」
2.显贵的人。唐。皇甫枚《王知古》:「秀才轩裳令胄,金玉奇标,既富春秋,又洁操履,斯实淑媛之贤夫也。」
《漢語大詞典》:东轩(東軒)
指住房向阳的廊檐。文选·陶潜〈杂诗〉:“啸慠东轩下,聊復得此生。” 吕向 注:“轩,檐也。” 南朝 梁 任昉 《苦热》诗:“旭旦烟云卷,烈景入东轩。”
《國語辭典》:轩豁(軒豁)  拼音:xuān huò
1.开朗。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下。闽游日记》:「门在山坳间,不甚轩豁。」《聊斋志异。卷二。红玉》:「卫知生望族,又见仪采轩豁,心许之。」
2.形容声势浩大。《醉醒石》第八回:「打了个钦差金字牌,中书科不轩豁,倒打锦衣卫头行。」
《漢語大詞典》:轩楹(軒楹)
(1).堂前的廊柱。 唐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呼儿具纸笔,隐几临轩楹。” 宋 苏舜钦 《关都官孤山四照阁》诗:“势压苍崖险可惊,攀云半日到轩楹。” 清 盛锦 《空舲峡》诗:“爱此民居壮,凌空驾轩楹。”
(2).借指廊间。 唐 杜甫 《画鹰》诗:“絛鏇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宋 沈辽 《春日中和堂》诗:“春风迎我咲,宛转入轩楹。” 明 朱鼎《玉镜台记·议婚》:“帘幙捲东风,翔集迁鶯贺燕;轩楹敞南岳,争看起凤腾蛟。”
分類: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