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斋心涤虑(齋心滌慮)  拼音:zhāi xīn dí lǜ
摒去杂念,清心寡欲。宋。叶适 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方斋心涤虑,以俟陛下反覆诘难,庶几竭尽愚衷。」也作「齐心涤虑」。
《國語辭典》:心平气和(心平氣和)  拼音:xīn píng qì hé
心气平和,不急不怒。《宋史。卷四三四。儒林传四。吕祖谦传》:「心平气和,不立崖异,一时英伟卓荦之士皆归心焉。」《官场现形记》第三三回:「外国人瞧不起我们中国的官,也不自今日为始了。这件事我碰著了,倒还是心平气和。」也作「心平静气」、「心平气定」、「心和气平」。
《国语辞典》:神劳形瘁(神劳形瘁)  拼音:shén láo xíng cuì
身心极为疲乏、劳累。《封神演义》第三一回:「治诸侯,练士卒,神劳形瘁,有所不恤。」
《国语辞典》:狼狈万状(狼狈万状)  拼音:láng bèi wàn zhuàng
1.比喻处境困窘。如:「在婆媳的战争中,先生往往两边不讨好,狼狈万状。」
2.比喻身心俱疲。如:「他被公司的一笔烂帐搞得狼狈万状,心力交瘁。」
《国语辞典》:急火攻心  拼音:jí huǒ gōng xīn
因情绪太过激动,而造成身心一时的不适。《红楼梦》第一三回:「不用忙,不相干。这是急火攻心,血不归经。」
《国语辞典》:矫正处分(矫正处分)  拼音:jiǎo zhèng chǔ fèn
一种保安处分。它并不像一般刑罚,而是对身心不正常的犯人,施以强制纠正与治疗。偏重于教化与矫治,使不正常的人成为正常,不再犯罪。
《国语辞典》:少年福利法  拼音:shào nián fú lì fǎ
原为增进少年福利,健全少年身心发展所订定的法律。目前已经与《儿童福利法》合并为《儿童及少年福利与权益保障法》。
《国语辞典》:财去身安乐(财去身安乐)  拼音:cái qù shēn ān lè
(谚语)花钱消灾,换得身心安宁喜乐。《官场现形记》第二八回:「黄胖姑又哈哈笑了一声道:『有什么出头不出头,你连「财去身安乐」一句话,还不晓得吗?』」
《国语辞典》:电影分级制(电影分级制)  拼音:diàn yǐng fēn jí zhì
依各年龄层身心发展的程度,而将电影内容分级。分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影片对青少年产生不良的影响。我国现行法令中,分成四级,其中保护级为六至十二岁儿童需由父母或亲友陪同观赏,辅导级为十二岁以下禁止观赏,限制级为十八岁以下禁止观赏,普遍级则无限制。
《国语辞典》:休閒活动(休閒活动)  拼音:xiū xián huó dòng
閒暇时从事可调剂身心的活动。如:「种花、养鸟、钓鱼都是很好的休閒活动。」
《国语辞典》:特殊儿童(特殊儿童)  拼音:tè shū ér tóng
身心特质显著不同于一般的儿童。主要可分为资赋优异与身心障碍两大类。
《国语辞典》:卫生工程(卫生工程)  拼音:wèi shēng gōng chéng
以控制人类的物质环境,促进个人身心乃至社会全体健康为目的的工程。
《国语辞典》:周末效应(周末效应)  拼音:zhōu mò xiào yìng
1.指一般人于周末过分活动后,所产生的身心不协调现象。
2.指上班人员每逢周末上班情绪浮动的现象。
3.专指股市于每周周初呈现出具显著偏低的报酬率,而周末呈现出显著偏高报酬率的现象。
《国语辞典》:以身相许(以身相许)  拼音:yǐ shēn xiāng xǔ
1.原指将身心奉献给他人。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三。君臣鉴戒》:「夫以一介庸夫结为交友,以身相许,死且不渝,况君臣契合,寄同鱼水。」《施公案》第二八五回:「说万君召是个草莽的英雄,就是当日诸葛孔明,受了刘先主三顾之恩,也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你道万君召有施公这一番厚待,他自然以身相许。」今多指女子将身心全部托付给男子。如:「他俩心心相印,两情相悦,决定以身相许,共结良缘。」
2.比喻将全部心力投注于某种事物或事业之上。如:「这人嗜书成痴,友人笑谑以身相许。」
《国语辞典》:药物成瘾(药物成瘾)  拼音:yào wù chéng yǐn
使用药物成习,需继续施用,否则会造成身心难以忍受。若停止使用,可能出现药物戒断症状,常见于毒品滥用。也称为「药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