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黑牌
“文革”期间挂于批斗对象胸前,标明批斗对象名字、身份的牌子。 刘亚舟 《幸运儿》第二部七:“她哪知道,这时的 常杰 在外除了对那些戴高帽、挂黑牌的人比谁都厉害、比谁都凶狠而外,见了一般的人,那是比谁都客气、比谁都低气的。” 古华 《芙蓉镇》第三章:“那天随同 李国香 一起挂了黑牌游街的,有全镇的黑五类。”
《漢語大詞典》:低气
指身份、地位卑微、低下。例如:不要嫌卖烧饼低气。
《國語辭典》:钧帖(鈞帖)  拼音:jūn tiě
公文。《水浒传》第一七回:「若十日不获得这件公事时,怕不先来请相公去沙门岛走一遭。小人也难回太师府里去。性命亦不知如何。相公不信,请看太师府里行来的钧帖。」
《漢語大詞典》:客女
古代身份较婢女略高的妇女。 南北朝 时已有此称谓。其社会地位和所受待遇与部曲相同,一经主人放免,即成平民。周书·武帝纪下:“詔自 永熙 三年七月已来,去年十月已前,东土之民,被抄畧在化内为奴婢者;及平 江陵 之后,良人没为奴婢者:并宜放免。所在附籍,一同民伍。若旧主人犹须共居,听留为部曲及客女。”《唐律·户婚中》:“客女,谓部曲之女,或有於他处转得,或放婢为之。”
《漢語大詞典》:文验(文驗)
证明身份的文书。 明 唐顺之 《照得调兵必有勘合公移》:“今 山东 无稽之徒假以投军为名……既无总领,又无文验,少则三四十,多则二三百,鬨然成群。”
《漢語大詞典》:纹章(紋章)
西方封建贵族用以表示家族身份的图案标志。
《國語辭典》:婶母(嬸母)  拼音:shěn mǔ
称谓。指叔母。如:「婶母与叔叔感情融洽,十分恩爱。」也称为「婶娘」。
《漢語大詞典》:铜鱼符(銅魚符)
铜制的鱼形符信。古代官员用以证明身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 后周 世宗 显德 六年废除,但后世仍以“铜鱼符”、“铜符”作为郡县长官或官职的代称。隋书·高祖纪下:“丁亥,制京官五品已上,佩铜鱼符。”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国有大事,则出纳符节,辨其左右之异,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焉。一曰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守长。”说郛卷二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又以鲤鱼为符瑞,遂为铜鱼符珮之。”亦省作“ 铜符 ”、“ 铜鱼 ”。 唐 白居易 《自到郡斋仅旬日方专公务未及宴游偷闲走笔题二十四韵》:“铜符抛不得,琼树见无因。” 唐 杜牧 《春末题池州弄水亭》:“使君四十四,两佩左铜鱼。”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罢太守铜鱼:“ 唐 制,太守交事皆合铜鱼为信, 周玄宗 显德 六年以除州自有制书,罢铜鱼不用。” 清 姚鼐 《癸丑重九无樽酒之会往问袁香亭同年亦独居寂然乃邀登雨花台临眺至暮香亭有诗和之》之二:“君解铜符五六年,逢余黄髮白门前。”
《漢語大詞典》:簿状(簿狀)
记载官吏身份、资历的簿册。南史·王僧孺传:“始 晋 太元 中,员外散骑侍郎 平阳 贾弼 篤好簿状,乃广集众家,大搜羣族,所撰十八州一百一十六郡,合七百一十二卷。” 明 丘浚 《〈大学衍义〉补·备规制·图籍之储》:“后世封建之制废,仕者无世官,无分地,然 魏 晋 以来,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繇於簿状,家之婚姻,必繇於谱系。” 明 李东阳 《乐平乔氏族谱序》:“今簿状之见於官者,应试有卷,中式有録。”
《漢語大詞典》:灵俗(靈俗)
仙人和凡人。借指各种不同身份的人。 南朝 梁 江淹 《草木颂·木莲》:“山人结侣,灵俗共游,时至不採,为子淹留。”
《漢語大詞典》:羸行
谓隐藏身份改装而行。新唐书·李密传:“ 密 羸行入关,为逻所获。” 宋 王安石 《戏赠叶致远直讲》诗:“或羸行伺击,或猛出追躡。”
《漢語大詞典》:凭引(憑引)
身份证。《英烈传》第七七回:“今日进库,忽见一张凭引,失在地下。” 清 翟灏 通俗编·仕进:“《挥麈録》:‘本朝及 五代 以来,吏部给初出官付,不惟著岁数,兼説形貌,以防伪冒。 元丰 时,改官制,除之。’按此即今凭引之制。”
分類:身份
《國語辭典》:有头有脸(有頭有臉)  拼音:yǒu tóu yǒu liǎn
1.体面、荣耀。如:「这回事办得总算有头有脸儿。」
2.有名誉、得宠幸。《糊涂世界》卷一○:「小弟没法,走到他客堂里去看了一看,也还都是些有头有脸的人。」
《漢語大詞典》:逾侈长饰(逾侈長飾)
谓过度奢侈而超过身份讲究服饰。 宋 赵叔向 《肯綮录·长物》:“ 东汉 威宗詔已有此语,云其舆服制度有逾侈长饰者,皆宜省损。亦作去声,皆本于 左氏 也。”
《漢語大詞典》:韦布交(韋布交)
犹言布衣之交。指不计势位,以平民身份交往的朋友。明史·襄王瞻墡传:“士大夫过 襄 者,皆为韦布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