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踏 → 蹋踏”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踏面(踏麵)
利用杠杆的原理,脚踏杵杆的一端,使另一端舂麦成面粉。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长至警报:“其实 天敍 等数人,皆庸流下贱,餘四十人则南都菜佣踏麵人也。”
《漢語大詞典》:蹋鸱巾(蹋鴟巾)
金 人头巾名。 宋 范成大 《蹋鸱巾》诗:“重译知书自贵珍,一生心愧蹋鴟巾。雨中折角君何爱,帝有衣裳易介鳞。” 宋 周煇 《北辕录》:“无贵贱,皆著尖头靴;所顶巾谓之蹋鴟。”
分類:人头头巾
《漢語大詞典》:蹋鸱(蹋鴟)
见“ 蹋鴟巾 ”。
《漢語大詞典》:蹋鸱巾(蹋鴟巾)
金 人头巾名。 宋 范成大 《蹋鸱巾》诗:“重译知书自贵珍,一生心愧蹋鴟巾。雨中折角君何爱,帝有衣裳易介鳞。” 宋 周煇 《北辕录》:“无贵贱,皆著尖头靴;所顶巾谓之蹋鴟。”
分類:人头头巾
《漢語大詞典》:踏圆(踏圓)
亦作“蹋圆”。 踏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汪士秀:“ 汪士秀 , 庐州 人。刚勇有力,能举石舂。父子善蹴鞠……叟曰:‘我固未尝死也。溺江者十九人,皆为妖物所食;我以蹋圆得全。物得罪於 钱塘君 ,故移避 洞庭 耳。三人鱼精,所蹴鱼胞也。’”参见“ 踏毬戏 ”。
《漢語大詞典》:踏毬戏(踏毬戲)
亦作“蹋毬戏”。古代杂技戏名。表演者踩蹬彩画大木球,使之来回走动,与今杂技节目“踩大球”相似。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打毬:“今乐人又有蹋毬之戏,作彩画木毬,高一二尺,女妓登躡,毬宛转而行,縈回去来,无不如意。”文献通考·乐二十:“踏毬戏:踏毬用木毬,高尺餘,伎者立其上,圆转而行也。”
《漢語大詞典》:踏谣娘(踏謡娘)
南北朝 及 唐 代散乐。旧唐书·音乐志二:“《踏摇娘》,生於 隋 末。 隋 末 河内 有人貌恶而嗜酒,常自号郎中,醉归必殴其妻。其妻美色善歌,为怨苦之辞。 河朔 演其曲而被之絃管,因写其妻之容。妻悲诉,每摇顿其身,故号《踏摇娘》。近代优人颇改其制度,非旧旨也。”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托名》:“《隋唐嘉话》云: 隋 末, 河閒 有人使酒,自号郎中,醉必欧其妻,其妻美而善歌,好事者呼为《踏摇娘》。今转为《踏容娘》也。”
分類:散乐
《國語辭典》:转踏(轉踏)  拼音:zhuǎn tà
一种流行于宋代的歌舞。表演形式由宋代说唱技艺发展而来,以一诗一词歌咏一事或分咏多事,边歌边舞,演前有勾队词,后有放队词。为元代剧曲的先导。也称为「传踏」。
《漢語大詞典》:作踏
践踏;糟蹋。 明 唐顺之 《为赈济事》:“飢民出外不许作踏田禾,抢夺柴草,摘取蔬果。”
分類:践踏糟蹋
《骈字类编》:莺蹋(莺蹋)
元 卢琦 美人折花 莺蹋露珠沾翠袖,蝶随春色上金钗。
《漢語大詞典》:馺踏
见“ 馺遝 ”。
《漢語大詞典》:馺遝
亦作“ 馺踏 ”。亦作“ 馺沓 ”。
(1).连续不断。引申为盛多貌。文选·陆机〈文赋〉:“纷威蕤以馺遝,唯毫素之所拟。” 李善 注:“馺遝,多貌。” 宋 刘昌诗 《芦浦笔记·白玉楼赋》:“玉童华女,众馺踏而云飃。” 清 陈维嵩 《凤凰台上忆吹箫·汤阴城外十里丝杨夹堤互引额以柳廊名极俊词以纪之》词:“洪水潺湲,爵台馺遝。”
(2).马疾走。泛指疾行。 清 方文 《徐月鹿水部署中喜遇八弟退谷》诗:“君言 黄河 边,兵马正馺遝。”
(3).喻迅速传播。
(4).喻奔波。
《國語辭典》:脚踏车(腳踏車)  拼音:jiǎo tà chē
一种利用双脚踩踏板前进的轮车。如:「他骑著脚踏车走了。」也称为「自行车」、「单车」、「自由车」、「自转车」、「铁马」、「孔明车」。
《骈字类编》:锦踏(锦踏)
庾信镜赋见甲煎下
《漢語大詞典》:凌踏
侵害摧残。 梁启超 《开明专制论》:“若与共事,万一彼破我约法以凌踏吾民,奈何?”
分類:侵害摧残
《漢語大詞典》:颓踏
犹崩塌。 唐 柳宗元 《晋问》:“摺拉頽踏,捽首轩尾,澒入重渊,不知其几百里也。”
分類:崩塌
《分类字锦》:踏锤(踏锤)
文献通考大辽有八部其渤海俗每岁时聚会作乐先命善歌舞者数辈前行士女随之更相唱和回旋宛转号曰踏锤焉
分类:杂乐
《國語辭典》:踏床  拼音:tà chuáng
床、椅前放脚的小凳子。《宋史。卷一五○。舆服志二》:「红罗夹软屏风、夹缦各一,衬脚席褥、靠背坐褥及踏床各一。」《水浒传》第四五回:「那妇人也不应,自坐在踏床上,眼泪汪汪,口里叹气。」
分類:脚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