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詟蹠(讋跖)
因震慑而跳跃。 唐 杜甫 《朝献太清宫赋》:“忽翳日而翻万象,却浮云而留六龙。咸讋跖而壮慈应,终苍黄而昧所从。”
分類:震慑跳跃
《漢語大詞典》:踯踏(躑踏)
亦作“ 躑蹋 ”。 蹬踢跳跃。 清 叶燮 原诗·内篇上:“观其纵横躑踏,睥睨千古,絶无丝毫 曹 ( 曹植 ) 刘 ( 刘楨 )餘习。”
分類:跳跃
《國語辭典》:万马奔腾(萬馬奔騰)  拼音:wàn mǎ bēn téng
形容声势浩大。《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空中如万马奔腾,树杪似千军拥沓。」
《漢語大詞典》:踢跳
(1).跳跃貌。《宋史·兵志四》:“ 昌祚 等乃以牌子踢跳闪烁,振以响环,贼马惊溃。”
(2).又踢又跳。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约莫二更时分,只听得赤麒麟在后边草屋下有嘶喊踢跳之声。”《隋唐演义》第八回:“马见主人拍项分付,有欲言之状,四蹄踢跳,嘶喊连声。” 蒋和森 《风萧萧》十一:“一上去就紧紧揪住鬃毛任那马蹴踏踢跳,就是不放。”
(3).方言。灵活;乖巧。
(4).指卖乖取巧。《金瓶梅词话》第二三回:“不许你在汉子跟前弄鬼,轻言轻语的,你説把俺们躧下去了,你要在中间踢跳,我的姐姐,对你説,把这等想心儿,且吐了些儿罢。”
《國語辭典》:踢跶(踢躂)  拼音:tī tà
拟声词。形容人或动物的脚步声。如:「远处传来一阵阵踢跶的马蹄声。」也作「踢达」。
《國語辭典》:田赛(田賽)  拼音:tián sài
在陆上广场竞技时,以高度、远度决胜负的跳跃及投掷比赛。包括跳高、撑竿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铁饼、标枪、链球等项目。
《國語辭典》:田径运动(田徑運動)  拼音:tián jìng yùn dòng
一种体育运动。最初为人类进化时,自卫的要求与作为生活上的技能,是一种基本体力的活动。而后古希腊人在宗教庆典时,于奥林匹克竞技会上常举行一些跑跳投掷等竞赛。沿传至今,由于场地设备与技术的精进,运动方式与项目均已不同。可分为田赛与径赛。田赛如跳高、跳远、推铅球等;径赛多为跑、走等项目。
《国语辞典》:水虱  拼音:shuǐ shī
动物名。节肢动物。体狭长,头有触角,擅跳跃。多栖息于沼泽中或湿地上。
《國語辭典》:自由体操(自由體操)  拼音:zì yóu tǐ cāo
体操竞赛项目。运动员在地板、地毯或垫子上徒手做各种动作。
《漢語大詞典》:吼掷(吼擲)
咆哮跳跃。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沙弥 道荫 ﹞因他出夜归,中路忽遇虎,吼掷而前,沙弥知不免,乃闭目而坐。”
分類:咆哮跳跃
《漢語大詞典》:技巧运动(技巧運動)
体操项目之一。由翻腾、倒立、平衡、跳跃等动作组成。项目有男、女单人、双人、混合双人以及三人、四人等。
《漢語大詞典》:簸腾(簸騰)
翻动跳跃。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一》:“物之猛者,不能相下。如龙潜水中,以虎头投之,则必惊怒簸腾,淘出之,乃已。”
分類:翻动跳跃
《漢語大詞典》:蹦走
跳跃着走。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三:“ 陈妈 低着脑壳,从六十光的花镜的上边,望着女儿蹦走的方向。”
分類:跳跃
《漢語大詞典》:迭激
光芒跳跃闪烁貌。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龙宫状如佛寺所图天宫,光明迭激,目不能视。”
《漢語大詞典》:鼎跃(鼎躍)
举鼎跳跃。古代的一种杂技。 汉 桓宽 盐铁论·除狭:“戏车鼎跃,咸出补吏,累功积日,或至卿相。”
分類:跳跃杂技